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胡剑飞,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义旺分别讲话。赣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小理,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王健洪,市工信局局长宋鹏,市科技局局长郭澜,市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钟小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常务副组长谢济明,“赣南脐橙第一人”袁守根参加。县委书记袁炎致辞。
胡剑飞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信丰“两所大学”如期开学表示祝贺。
他指出,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根红土赣州,深化校地合作,潜心育才引才,为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这两所产业学院如期开学,充分彰显高校应势而为、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担当和格局,凸显了信丰在电子信息和脐橙产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必将引领赣州、信丰产业迈向更高能级、更高水平。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和产教融合,大力支持产业学院发展。市直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靠前服务、强化保障;信丰县委、县政府要举全县之力,汇聚优势资源、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把大学办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希望两所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各自学科资源优势,紧扣电子信息和脐橙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聚焦特色、放大优势、打造亮点,办成全国知名、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产业学院典范。
杨斌指出,江西理工大学因钨而生、因铜而兴、因稀土而为、因锂电而盛,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信丰产业发展优、后劲足,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好、企业层次高,特别是汇聚了31家上市公司,聚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绿色PCB产业创新发展重镇。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是我校与信丰共建产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共享校地校企产教融合新成果、共谋全面战略合作新发展的重要探索。将聚焦赣州、信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采用“专业共建、课程共创、人才共育、师资共享、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专业+企业+项目”协同育人机制,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推进产教融合走向深入,为解决“卡脖子”难题和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陈义旺指出,赣南师范大学致力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依托国家脐橙技术研究中心,创新集成生态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推动脐橙品质和产量不断优化提升,为赣南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脐橙现代产业学院是信丰和我校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探索,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推动脐橙产业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将充分发挥赣州作为全国最大脐橙主产区的区位优势和我校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人才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构建校政企示范合作、产教融合、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把脐橙现代产业学院建成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实体,为赣南脐橙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袁炎代表信丰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和80万橙乡儿女,向“两所大学”的顺利开学表示祝贺。
他指出,“两所大学”的顺利开学,标志着信丰这座千年古邑拥有了自己的大学,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凝结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倾注着80万橙乡儿女的殷切期盼,承载着社会各界对推动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及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念,是信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做到极致、把极致变成常态的又一典范。将继续大力弘扬“三把”精神,全力支持、服务、保障好“两所大学”办学,携手把学院办成标杆、办成品牌,并促进“产业学院+研究院+实验室”一体化发展,深度推进产教学研融合、校地企合作,为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橙乡名片,提供强力科创与人才支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与会领导为新生代表授发校徽,并共同启动按钮,标志着信丰“两所大学”正式开学。新生代表、教师代表作了发言。
其间,杨斌、朱小理、陈义旺一行还到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实地考察,对信丰县一流的办学环境给予高度评价。杨斌还来到企业调研,高度认可在信丰办学的旺盛市场需求与美好发展前景。
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文庆,县政协主席温岩松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县领导李绍武主持。
据悉,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产业学院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方面开设学科,主推本科教育,辅以研究生教育,着力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基地,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解决企业关注、产业需要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现代产业学院是江西首个专注于脐橙现代产业教育与科研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招收本科和研究生,重点建设园艺学、智慧农业等核心专业,将紧密结合赣南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置更多专业,着力解决赣南脐橙在优良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品质提升、果品加工、农业智能装备等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和创新技术薄弱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