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县政府综合部门 > 县行政审批局 > 规划计划

信丰县行政审批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信丰县行政审批局2022年工作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市、县关于“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和“1217”总体思路,刀刃向内流程再造,大力实施“效能革命”;“对标对表”深化改革,持续奏响“信速办”最强音,打造“信速办”一流营商环境品牌,推动政务服务环境走前列、作示范、见实效。截至十二月,行政许可划转事项累计办件量8086件,县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421756件,办结率 100%,满意率100 %,日均接待办事群众997余人次,为企业群众提供预约服务863次,延时服务10675次,免费邮寄共7365件,为企业群众节省费用90920元,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87项,交易额30.45亿元,增值1079万元,节约资金2.63亿元。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工作注重抓亮点、树品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

我局立足审批与服务主责主业,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优环境”的思路,局党总支坚持“把支部设在窗口,把党员安在一线”,创新“总支交办、支部领办、党员承办”党建新模式工程,全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目前,局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其中有3个支部设在大厅,54名党员有36名安在大厅一线窗口,在进驻大厅的34个部门的300多名工作人员、896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中开展“勇争先,作示范”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承办企业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推进办事“免证办”、“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改革措施,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的影响辐射和示范带动下,机关大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形成“党旗举起来,党徽亮出来,党员动起来”的生动局面。

(二)推行改革聚力敢创新、争先进,环境水平不断提升

1.49条措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对标省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先进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2022年信丰县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实施方案》,围绕“2022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10名”目标要求,针对“开办企业”等14项重点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从办事环节、办结时限、减证便民等全方面优化创新服务,共提出49条县本级特色做法。

2.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深化。718日,与11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第二批涉改单位的许可事项划转实现了集中签约。现第一批、第二批累计承接17个部门155个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内划转事项118项,清单外划转事项46项,已划转事项中开展业务办理的事项53个,累计办件8086件。

3.“市县同权”改革稳步推进。设立“市县同权”综合受理窗口,承接市级“市县同权”事项108项,下放实质性审核权45项事项服务窗口前移53项事项,做到“市县同权、市县同办、市县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出园、不出县”,真正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我县“市县同权”业务系统配发工作人员账号25个,市级直接下放、下放实质性审核权、窗口迁移108事项累计办件7450件。

4.率先打造“免证办”城市为彻底转变政务服务理念,按照“政府颁发的证照由政府提供,不再向群众索要”的原则,通过“智能获取容缺受理部门协同”获取模式,实现894项政务服务所需证照(含证明)从“索要到不要”“申请人提供到服务单位自行获取”“纸质证照到电子证照”的三大转变。截至目前,企业、群众共免提交了各类纸质证照150586份,办件量99455/次。

5.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容缺可享、承诺兑现”。整合“惠企通”和“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窗受理、一站兑付”。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兑现专窗”,将分散于各部门的126项惠企政策纳入专窗集中办理。设立5000万元的资金池,抽调精干组成综合审核小组联审联批,实现全过程限时办、高效办、阳光办。今年以来,兑付奖补资金1.772亿元。出台了《信丰县应对疫情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40条扶持政策以及《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36条措施》,截至目前,共减税降费7.81亿元,向市场主体发放贷款92.43亿元。

(三)简政放权着眼全覆盖、全方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推动乡镇扩权赋能,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108项审批服务执法权限统一下放至所有乡镇,147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单独赋予经济发达镇大塘埠镇,64项审批服务执法权限通过“乡镇点单、部门端菜”方式下放至6个试点乡镇,试行“一乡镇一清单”,推动服务事项、管理权限、工作重心“三向下”,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赋予和委托乡镇县级审批服务执法事项办件总量达79811件,其中行政审批事项办件量为77032件,行政执法事项办件量为2779件。

2.推进乡镇便民中心规范化建设。对新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大厅布局进行现场指导,对已建好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实现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真正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出镇、不出村”。目前全县16个乡镇和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了308村便民服务站,为企业群众提供了“帮代办”服务32150人次。

3.大力推行“就近办”和“网上办”在新国光综合体建成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实现企业开办、税务、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等与企业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就近办,可办事项785,最大程度方便办事企业群众开展“一网通办”能力提升攻坚行动,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做到证照互认。持续推进“赣服通”“赣政通”平台建设,885个政务服务事项上线“赣服通”信丰分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

4.实行“帮代办”和“兜底办”锻造一支“三过硬”帮代办队伍,围绕“线下专窗”“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帮代办”,县本级大厅提供“帮代办”服务 42325次;乡镇、村社区提供“帮代办”服务36235次。设立兜底办窗口,针对一些办不成的事项,由县行政审批局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研究改进措施,确保群众能办事、办成事,避免出现弹簧门现象

5.持续开展“四减一优化”。经梳理,全县现有行政许可事项子项357个,通过专项行动对其中274个子项进行了“四减一优化”,环节数量由1150项压减至795项,精减率为34%;申请材料由1654项压减至1257项,精减率为24%;办理时限由3078个工作日压缩至1207个工作日,精减率为62%,收费方面除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余全部免除。

(四)市场准入突出便利化、高效率,审批效能不断提升

1.企业登记实现即来即办。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从时效、精简材料等方面加以改革,从原先办照为0.5天“承诺件”,现在只要材料齐全审查合格当场办理完结,对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和企业实现“即来即办”,共审批办理6583件业务,其中成功办理企业设立1851户,企业变更1748起,企业注销653起,企业备案188起。

2.招投标公章刻制公司,提升刻章效率。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最终确定一家公章免费刊刻单位,并且进驻到大厅,将窗口设立在企业开办窗口旁,可为新设立企业免费刊刻企业公章、法定代表人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并为企业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前三季度共为企业免费邮寄3139

3.市场主体经营场所实行告知承诺。全面清理各类场所证明,推出“经营场所告知承诺制”规范住所证明,以“一纸承诺”取代“证明材料”,减少材料提交和跑动次数,为企业简化流程及节约时间,已办理1520件承诺件。

(五)项目审批全力抓改革、求突破,创新力度不断提升

1.推行工程一站式集成”审批模式本着“三集中三到位”原则,设立了工程“一站式集成”审批专区,将全县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审批事项和审批人员全部进驻专区内,目前已完成进驻工作,共进驻16个审批部门,42个审批服务人员,29个审批事项。按照“一个阶段、一张表单、一套材料”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通过运用市“项目策划生成系统”及“一站式集成”审批系统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流程、集中审批服务将原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审批阶段再造为项目策划生成、建筑许可、竣工验收备案三个阶段目前已实现社会类投资重点工业项目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

2.推出“三步法”,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推行区域评估、模拟审批、联合验收“三步法”工作机制。项目土地招拍挂空档期,实施多方联动机制,进行提前介入、服务前移、容缺后补、并联审批、过程监管,实现土地成交之日,即可开工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后,部门联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探、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项目竣工后,联合验收小组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联合勘验、同步整改、限时办结和过程监管,3天内完成工程验收备案。518日,同益高分子项目首个实现“拿地即开工”;630日,古川胶带项目首个实现“竣工即投产”;中科昌宏智能设备等一批项目正在大力推进

3.扎实开展首席服务暖企服务216个重点项目中筛选出76个需要行政审批的重点项目,安排了21名首席服务官进行跟踪服务,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结合帮办、联办、询办、急办、盯办、快办的“六个办”方式积极开展200余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前76个项目已通过“首席服务官”办理完成了400个审批事项,提高了审批效率。

(六)资源交易持续抓规范、提标准,智慧管理不断提升

1.实现“不见面”开标常态化。目前已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建设工程项目(包括EPC项目)“不见面开标”常态化,现共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38个,全流程电子化率为97.67%,不见面开标率为88.37%,保证金及时退付率100%,交易总额约15.28亿元。

2.积极推动“远程异地评标”积极加强与其他县(市、区)的沟通交流,拓宽远程异地合作平台,2022年共开展建设工程类远程异地项目10个,已做到省内“跨地市”远程异地评标方式,实现了省内“跨地市”专家资源共享

(七)便民热线保证专业化、解决好,运行能力不断提升

1.制定“五四三”接诉即办机制。五是指工单第一时间签收、第一时间派件、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办理、第一时间反馈;四是指制定方案、规范流程、闭环流转、及时反馈四个步骤;三是指建立培训通报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

2.建立疑难工单调处机制每月第二、第四个星期五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县长调度”,由县政府一名领导牵头督办、处置分管领域的疑难工单、重点工单,并提出建立或优化相关工作的意见。“县长调度”活动开展以来,共协调解决疑难问题200 余件。

3.加强内部考核考评。每月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进行“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大排名。同时,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重要依据,定期通报排名靠后的乡镇和部门,督促各乡镇、各部门跟踪解决问题。

4.强化督查督办工作机制热线中心对热线诉求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已经编发12期热线运行月报,将部分疑难推诿工单报至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同时将热线办结情况纳入县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内容,就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社会反响大、长期未解决的事项进行现场督办。

(八)日常事务坚持严要求、高标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严格疫情常态防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定期对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全方位消毒和保洁,在官网和公众号上及时发出倡议书,引导企业群众采用“不见面审批”方式办理业务。疫情期间,严格落实所有进入办事大厅的人员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核查身份实名登记,并制定大厅应急预案,不定期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2.开展大厅“五化”建设。全面升级县本级政务大厅环境,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布局,整合“企业服务”“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政务服务帮代办”“惠企政策兑现”等专区功能,加快大厅重点改革效果可视化展示建设,添设大厅智能设置推动政务事项“全程网办”“自助办”,拓展企业群众办事等候休闲区,打造“五星级”政务服务环境。

3.加强政务大厅管理。修订完善了《信丰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方案》,采取视频巡查和每天2次不定时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巡查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做好记录。制定了大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面对突发电、突发疾病、突发火灾等情况制定了应急处置措施。同时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注重在安全生产、垃圾分类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政务大厅干净整洁、文明规范、安全有序。

4.网格、乡村振兴、综治、信访维稳、妇女、工会、共青团、公共节能等各项工稳步开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审批人员业务水平需再提高。审批干部和审批人员业务水平需再加强,业务能力仍需再提高,对于各类审批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程度需再提升。各审批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也还需要再完善。

(二)扩权赋能服务延伸扩展不够。虽然赋权乡镇108项审批服务事项,但掌握乡镇对赋权事项的承接中存在的问题不够准确,承接效果不理想,且各县直单位对乡镇指导不够,如何更好地指导乡镇承接赋权事项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通。目前各部门系统不统一,涉及国家省市县级等不同层面统建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难度大,导致目前实施的“一窗办”、“一链办”“只跑一次”“一次不跑”等改革均难以实质性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三、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我局将以“提质、提速、提效”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商事制度、工程项目、信用体系、公共资源交易等改革,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紧盯“互联网+政务服务”,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实际,推进“一网通办”,力争提高网办率持续推进“一窗通办”,设综合受理专区,形成综合窗口为主,专业窗口为辅的受理格局;统筹相关单位做好取消、下放、调整和承接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事项划转率达90%以上;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做好乡镇、村(社区)事项目录清单调整工作;围绕企业和群众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变更多事项为一件事打包办;持续做好“互联网+监管”、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

(二)进一步健全机制,推进工作落实落细是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充分运用“好差评”系统,畅通企业诉求和反映渠道。利用政务服务平台、热线电话平台、移动服务端、自助服务端等,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审管联动机制。建立审管联席会议,出台审管信息推送办法和会商决策制度等文件,建立规范审管互动活动的工作机制,搭建畅通审管沟通的平台与渠道;三是建立健全督办考核机制。将深化“放管服”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健全督办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加大督办考核力度,全面打造政务服务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发展共同体。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能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在审批股室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向法律法规、上级单位、先进县市区、原划转单位学习,利用例会强化交流,形成勤学、善学、爱学的良好氛围,补齐能力短板,提高服务水平。在充分学习领会相关业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从而提高事项审批效率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意识形态、党风廉政、综合治理等各方面工作,提高队伍理论水平,提升队伍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建设素质过硬的业务队伍。将大厅业务人员纳入党务学习和政策学习范围,进一步深化其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对政策的熟练运用。持续开展集中培训和“手把手”教学指导,提升队伍业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在政务服务大厅、各级便民服务点内放置政务服务业务政策宣传资料,利用LED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播放宣传惠民惠企政策;二是注重新闻造势,把握重点,对准百姓关注焦点,在电视、报纸、公众号等新闻媒体上做政务服务领域惠民惠企政策的宣传报道,提高群众知晓率;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不见面、零感染”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载体,加大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群众网上办件。同时将宣传与信息公开、政策解读、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广泛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和建议,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营造企业群众“双满意”的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