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农业部门 > 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 > 工作动态

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防控

访问量:
果一、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危害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毁灭性病害,也是我国对内、对外的重点检疫对象。

赣南最早于1978年在大余县池江-赣州地区园艺场发现疑似病树,后经国内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多次现场调查、取样,诊断确认赣南有黄龙病分布与危害。自后,一批国营、集体柑橘场相继毁园。

2012年以来,在销售受阻、价格低迷、失管果园增多、柑橘木虱爆发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之下,赣南脐橙产区柑橘黄龙病再次爆发为害成灾。2012-2016年,共砍除病树近6000万株,赣南脐橙产业发展遭受了重大影响,赣南的果农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爆发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全市正常管理的脐橙果园,每年砍除的病树累计也还有200万株左右。





不仅是赣南产区,其他产区黄龙病的发生与危害也非常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70年至90年代,广西先后毁于黄龙病的柑橘园面积达60万亩。广东杨村华侨柑橘场,2.1万亩柑橘在短短的几年内因染病而全部挖除;广东四会20万亩砂糖橘锐减至2万亩左右。

美国佛罗里达州2005年发现有柑橘黄龙病发生,因防控措施不力,90%以上的树感染,年产量由历史最高的816万吨下降至目前的60万吨左右,百亿美元的产业基本被毁。




巴西圣保罗州2004年发现黄龙病后,扩散蔓延很快。2022年平均病株率24.4%,2023年达38.06%,带症状病树近5000万株,年产量也由2200万吨降至1700万吨左右,主产区向北移200公里。









二、柑橘黄龙病成灾的原因



1、产业的因素。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苗木供应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大量带病苗木的注入,种下了祸根。果园管理参差不齐、效益差,失管半失管果园增多,留下了祸根。认识不足,加上不良行为的干扰,如抗生素治疗、肥料矫治等,放任了柑橘黄龙病的传播。过度的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对自然生态控制是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助推了柑橘黄龙病的传播。
2、病原的因素。病原菌体外培养是世界性难题;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难突破;体内难杀死。
3、木虱因素。柑橘木虱的“三高”,防治难度增大。
高产:柑橘木虱在赣南田间一年发生7-8代、每头成虫产卵量500-1000粒,一头成虫年繁殖100万头很轻松。
高效传毒:一次获毒终身带毒,持续传播;4、5龄若虫即可传毒;单头木虱的传毒率高达70-80%;病树取食15-30分钟即获毒,取食5小时则健康树染病。
高抗药性:产生抗药性机率高。
4、环境及社会因素。由于气候变暖,木虱北扩趋势明显,疫病逐步向北蔓延;植物检疫部门改革,防控力量弱化明显;行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区域性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难实施,成效不明。


三、柑橘黄龙病的田间症状



柑橘黄龙病的田间症状复杂多样,不同的器官表现不一。

病树叶片有黄绿相间的斑驳黄化、褪绿均匀黄化和缺素型黄化三种症状,斑驳黄化是田间诊断黄龙病的最典型症状。






果实表现果小、畸形、味酸或无味,着色不均匀,不同品种表现为“红鼻果”或软果、青果、花皮果等。




四、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措施。黄龙病疫区的苗木繁育单位(企业),应全过程在设施保护下繁育良种苗木,严禁露天繁育。严格按照《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规程》的技术要求繁育苗木,未经检疫的苗木、接穗严禁出圃、调运。
2、种植无病毒苗木。新开发果园应从规范管理的育苗单位(企业)订购无病苗木,坚决杜绝果园种植安全没有保障的苗木。
3、常态化普查、砍除病树。常态化普查果园病树,一经发现,坚决及时砍除。彻底清除失管、半失管果园,清除木虱和黄龙病的“滋生地”、“传播源”。应动员群众砍除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柑橘类果树,或用其它果树或绿化树置换,彻底清除柑橘黄龙病防控“死角”。砍病树之前先喷药杀木虱,砍除之后规范处理树蔸,防止树蔸萌发新芽。坚决抵制树体注射抗生素“打针治疗”、“营养治疗”黄龙病病树行为。
4、彻底防除木虱。参照柑橘木虱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