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农业部门 > 县林业局 > 工作动态

张玉华:山林守护者的情怀与坚定

访问量:

抬头仰望天上云间,低头俯瞰林木葱茏,古朴的碉楼隔着悠远的时间与人对视。这里是克枯村,是生态护林员张玉华的家乡。几十年如一日,张玉华诠释着对家乡森林的热爱与坚守。这位59岁的羌族女性,如同山间的一棵老树,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山林。

张玉华(右)在大寺冰瀑防火卡点执勤 张方林摄

志愿护林 坚持不懈

克枯村坐落于四川省汶川县城西北,距县城16.5公里,最高海拔近300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古羌村落,也是汶川县北部片区林业重点村,林地面积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70%。“我们这里山高,以前每家每户就种点土豆玉米维持生活,收入很低。又累又脏的,一年忙到头也就能赚1000元左右,还要靠在山上采草药、采蜂蜜补贴家用。”回忆起以前艰苦的生活,张玉华满是感慨。幼年时因为一场意外,她的双手被火烧伤,劳动能力大打折扣,但她没有自怨自艾,依旧积极地上山采药采蜜,尽己所能改善生活。山林给了贫瘠的生活以希望、以馈赠,从此,“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成为张玉华根植于心底的信条,成为她日后志愿护林的行动指南。张玉华的大儿子在理县经营一家养牛场,考虑到张玉华年纪越来越大,多次提出想接她过去一起生活,但遭到了她的坚决反对。张玉华说:“我们山里人都是靠山吃山,这山是我们的生命线呀,这山和林要是保护不好,以后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

巡山防火 不留死角

张玉华的护林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奉献的道路。克枯村是汶川县的防火重点村,护林员每月都要到全村各组去巡山,宣传防火政策和知识。张玉华所在的磊底组是克枯村海拔最高、林地面积最大的村民小组。冬季的山顶冰瀑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防火任务变得异常艰巨。每逢节假日,张玉华总是身先士卒,主动承担冰瀑区域的巡山防火任务,耐心劝导每名游客保管好火种,制止野外用火,消除隐患。上山下山途中,碰见邻里乡亲,张玉华也不忘时时提醒大家用电用火安全,将防火意识深植人心,为森林的安全保驾护航。

张玉华的坚守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护林工作中,同时也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面对家庭悲欢,她始终将护林工作放在心上。2023年4月,张玉华小儿子不幸去世。按照习俗,丧葬仪式需要焚烧大量的纸钱,但张玉华说:“政府号召大家要移风易俗,纸钱我们就不烧了。再说了,我是护林员,更要给乡亲们带好头。”张玉华说服了身边的亲友,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整个丧葬仪式期间没有焚烧一张纸钱,张玉华用实际行动为其他护林员树立了好榜样。

初心不忘 青山不改

作为四川省2020年脱贫攻坚奖汶川县唯一获得者,张玉华同时也是一个被好政策“扶”起来的致富亲历者与带头人。2019年,四川省林草局驻村帮扶工作组计划在村里试种羊肚菌,张玉华主动申请成为全村第一批林下试种羊肚菌的试点户。此后,在工作组的持续服务与支持下,张玉华全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通过青红脆李、蜂蜜、羊肚菌、中药材等林业特色产品生产销售,张玉华家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并依托于克枯村民宿、游客中心等业态开始办起了旅游接待业务。

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已大为改善,但张玉华的初心并未动摇。丈夫曾建议她辞去护林员工作,专心打点家里,但她坚定地拒绝了。她告诉丈夫:“我们现在富裕了是因为森林保护得好,要是森林遭到破坏,别说是咱们这个家,整个村的旅游业都会受影响。就算60岁以后政府不再聘我了,我也还是会尽义务守好这片林。”

近40年来,张玉华一直在志愿护林的道路上默默前行。在她的精心守护下,她所管辖的区域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她平凡而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了一名护林员真正的风采。张玉华说:“护林防火很辛苦、很累,但能够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幸福。这是在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只要我在这里一天,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守护这片山林,站好最后一班岗。”(张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