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农业部门 > 县乡村振兴局 > 规划计划

县扶贫移民办三送调研

访问量:
 

半年来“三送”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按照市委全覆盖、常态化“三送”工作要求,县扶贫和移民办全体干部加入“三送”工作队,于201239日进驻万隆乡龙头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进基层、访农户、“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三送工作。我们全体干部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大兴联系群众之风,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努力实现密切干群关系。半年来,我们体会很多,收获很大,增进了感情,历练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家既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既感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也增强了农民朋友们脱贫致富的决心;既体会了农民的热情和淳朴,也密切了与村民的感情和联系;既感受到了农民增收的难度,也增加了龙头村整村推进的信心。半年来,我办干部心怀为民之心,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与龙头村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为民解忧,真情送温暖,全力促和谐,得到了龙头村村民的欢迎和称赞。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6件,为龙头村帮扶项目资金48.7万元,新开公路 1.6公里,帮扶资金20万元;公路硬化1公里,帮扶资金19.6万元;产业扶持9.6万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0人,走访慰问贫困户60户,送上慰问金4000多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41 起,撰写民情日记166 篇。

一、龙头村基本情况

龙头村位于万隆乡南部,村委会距乡政府集镇6公里,分别与李庄、廖洞、万隆村相邻。全村有16个自然村、22个村小组、677户共2763人,全村耕地面积1628亩,林地面积3600亩。

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境内通村通组公路14公里,主要以砂土路为主,交通条件十分落后;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毁损,灌溉功能已不及原设计功能的50%;全村医疗卫生及教育条件较差,龙头小学现有学前班至四年级五个教学班,共计108名学生,其中有43名住校生,离校最远的村组有7公里。学校现有7名教师,50岁以上的有4名。校园分生活区、教学区两部分,教学用房是一幢160平方米的混泥结构教学楼。生活用房是砖木结构,还有几间土木结构的危房,学校无围墙,无校门,无操场。全村有村级卫生所1个,但条件简陋,设备差,药品少,农民看病及卫生防疫困难大。

全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务工收入为主,村主要产业有生姜和小辣椒,但以农户单户种植居多,形成不了规模,见不到效益。全村在外务工人员80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9.4%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其中2300元以下农户有140640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0.6%23.1%,是典型的贫困村。导致贫困的原因主要是:自然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人居环境恶劣,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至使路难行、地难种、学难上、病难看等等,导致因路致贫、因地致贫、因教致贫、因病致贫、因灾致贫。

——党建工作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1、党建工作情况: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创先争优工作要求,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把基层党总支建设成团结、带头、教育群众同心同德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各项工作中发展先锋模范作用的骨干力量。着力改善村部建设,努力培育优秀年轻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去年发展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入党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

2、三年任期目标:村党组织牢记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及作用,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辖区稳定,形成一个富民强村的思路,同时服务村民,凝聚人心,优化服务,维护稳定,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社区的好思路。

——产业现状

1、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收入、生姜小辣椒种植收入、林业收入。

1)、生姜产业,全村生姜种植面积200亩,亩产生姜4000斤,2011年生姜均价2.5/公斤。

2)、小辣椒种植,全村小辣椒种植面积300亩,亩产小辣椒1600斤,2011年小辣椒均价5/公斤。

3)、林业收入。全村人均1亩自留山,其他林地全部归长防林,林业收入较少。

2、村级集体收入情况主要是转移支付收入。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龙头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等原因,集体经济比较薄弱。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的5.2万元全部是转移支付收入。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龙头村经济现状看,2011年的5.2万元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根本无资金资本进行发展壮大。

——社会治安情况

龙头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民风纯朴,百姓安居乐业。有无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家族、姓氏矛盾及越级上访等不稳定因素。

二、龙头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是在家劳动力严重不足。龙头村现有人口2763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805人,在家务农和留守有老弱病残及学龄儿童1958人,其中在校学生165人,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寥寥无几。

二是村干部社会事务工作繁重。村干部除了带头发展农业生产和非农经营外,还要负责全村经济发展、民政事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农技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数十项事务工作。

三是村民收入程度参差不齐。2011年,龙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经营的收入高低不一,非农经营收入高于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有外出务工的家庭生活条件明显好于没有外出务工的家庭。

四是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628亩,其中种植生姜200亩,种植小辣椒300亩,种植花生200亩,水田主要是排田和冷水田,只能播种中稻,效益不高。龙头村虽然是山区村,全村人均1亩自留山,其他林地全部归长防林,林业收入较少。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五是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全村经济发展主要是靠种植生姜和小辣椒等大宗农产品及生猪、竹鼠、杨梅等规模较小的特色产业支撑。另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出打工和从事产品营销等非农收入。龙头村主要农产品是生姜、小辣椒、花生和水稻,从经济效益看,生姜每亩平均产植为5000元,小辣椒每亩平均产值为4000元,水稻种植因为山区的排田和冷水田较多,只能种一季稻,产量较高,因为现在山里野猪成群,泛滥成灾,见庄稼就破坏,收入也不高,种植业虽然是该村的主要产业,单从规模和效益来讲,尚未形成支撑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村虽的一些特色产业,但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零星分布在各个小组,尚未形成规模。

六是其它制约该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1、困难群众在农业生产中或种养大户在扩大规模生产时缺少资金,存在贷款难;2、生姜和小辣椒在产销上没保障,有市无价,贱卖农产品;3、村集体经济为零,村里没什么收入,致使村部办公楼至今未能完工,没有办公场所;4、龙头村山林主要是长防林,村民收益少;5、杨梅基地管理较差,靠天吃饭,由于今年杨梅成熟季节雨水较多,造成杨梅树上烂果;6、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大部分还是自给自足农业,加上水利年久失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经营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龙头村的发展,有待于引起乡镇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扶持手段,以解决突出问题。

三、对龙头村整村推进,脱贫致富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应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等方式,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优惠政策,提高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注重把那些懂经济、善管理、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选进班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推进村级经济发展。从实际出发,重点发展多种经营基地,走产业兴村之路,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龙头村盛产生姜,可以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兴办加工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创办或参与组建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产供销服务,为龙头企业提供引导农民生产和产品收购服务,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在帮助农民增收中增加村集体收入。

二是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是实现农村经济组织战略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千方百计加以引导和扶持,同时要遵循客观规律,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强迫命令,不下指标,不搞一个模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发展龙头企业的关系:既要大力推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让其做大做强,又要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使龙头企业和农户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龙头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生姜按“一村一品”发展要求标准化生产,全力搞好牛、猪、竹鼠为主的养殖业,在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加强农民培训,改善村容村貌,力争把该区域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四是大力培植或引进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坚持大中小并举,围绕资源引进一批,瞄准市场挂靠一批,立足实际建立一批,引导扶持做大一批。龙头村气候独特,生姜资源丰富,可以引进企业做生姜加工;龙头村毛竹资源丰富,可以引进企业加工毛竹产品。

五是有序开发劳务产业。让劳务输出产业成为龙头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在培植劳务输出产业的过程中,要不摸索和总结经验,成立人力资源中心和专门的劳务输出小组,并在输出的劳务人员中成立联系理事会,加强对劳务人员的组织管理,每年春节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充分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等。要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大力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搞好中介组织的建设,提供供需对接的优质服务。  

六选择好产业项目争取支持。抓住苏区发展振兴机遇,做好产业项目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