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六点,让家校共育更高效
教育是一个整体,离不开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早就明确指出: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只有学校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随着时代发展,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家校共育也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家校共育的探索中,老师们也遇到遇到种种问题,如沟通不畅、效果不佳、家长不配合等。
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让家校共育切实有效进行,并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合力呢?
明确家校责任
如果说学校教育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家庭教育更注重的则是孩子心理、素质、品格方面的塑造。
国家“双减”和“家庭教育立法”双拳出击,就是想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责任,希望家校更好合作形成更大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快乐成长。
因而在家校共育中,学校首先要进行引导宣传,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意识,明确家校责任,厘清任务分工,避免个别教师把作业批改、纠错辅导等分内工作转嫁给家长,纠正家长们关于“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就是配合学校要求狠抓学习成绩”等错误认识,减少隔阂矛盾,达成家校合作育人共识,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建立协同机制
要使家校共育能够连续性、系统性进行,学校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引导机制,如家校沟通制度、家委会制度、学校开放日制度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诸多协调机制中,家委会制度是关键。
家长们的年龄、职业、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观念和诉求也非常多元。
通过学校牵头,成立有章可循、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的家委会,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和各项活动中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建议和意见,可以有效促进家校沟通,整合更多教育资源,深化家校合作,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
明确合作规划
2021年江苏省进行的“家校合作教育”情况调查显示,有95%以上的学校没有家校合作计划,87%的学校只是在需要家长支持和配合时,才临时组织某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活动。
家校合作缺乏整体规划部署,活动主题及目标确定突发性、随意性的特点,让53%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不过是让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更难激发他们在教育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将家校合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征集家长意见,对目标、内容、形式进行统筹谋划,有针对性地满足家长需求,解决共育难题,切实推进家校共育。
畅通沟通渠道
良性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沟通及时、到位、充分,可以让家长对学校的制度、老师的理念、孩子的情况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需要配合的工作和承担的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
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电话、QQ群、微信群、钉钉群、校讯通、公众号等各种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与此同时,面对面交流在家校沟通中作用依然重要。必要时,教师还是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活动,和家长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倾听家长诉求、解答家长疑惑,商讨问题对策,合力解决问题。
扩展合作途径
目前的家校合作,更多的是服务型的内容,如“护学岗”、“午餐监管”、“志愿者”、“作业监督”等活动。这种合作层次低、成就感不强,很难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在家校共育上,学校其实可以多开发整合家长方面的资源,比如可以举行家长经验交流会,探讨育儿问题、分享育儿经验;比如邀请各行业的精英爸妈来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比如进行“家长风采大赛”,展示家长魅力,促进亲子关系等。
这种深度参与的家校活动,家长们喜闻乐见,也愿意积极参与。同时,这也可以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扩展和补充,是促进家校融合、实现共育共赢的好举措。
提供教育指导
受家庭、职业、眼界、能力、教育等影响,家长们对孩子的许多问题可能充满困惑,在教育上也可能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因而教育孩子时可能会力不从心。
因而,学校为家长提供系统、深入、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普及儿童心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开展通识性培训及专题讲座,也可以利用学校公众号、校报校刊、钉钉直播等,向家长及时推送优质的学习资源,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在教育孩子上,建立平等、互助、共育、双赢的合作关系,老师和家长通力合作,携手共行,取长补短,才能深化家校合作,凝聚育人合力,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