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科教文卫体部门 > 县教体局 > 工作动态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班主任应当避免说教,多用身教

访问量: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班主任应当避免说教,多用身教

老师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说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当明白,“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比起说教,身教有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们会偏向说教?身教要求老师怎样做?一起来看这篇文章的经验分享——

如何理解班主任的说教?就是指班主任不满意学生的表现,或者学生犯了错,不是立即着手解决问题,而是用严厉的语气说着大道理去教训学生,以达到促使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比如学生迟到了,喜欢说教的班主任就会这样说:“叫你不要迟到,你总是口头答应行动如常。你现在不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今后步入职场,对你的个人发展真是有百害无一利。对于你这种坏习惯,我真是痛心疾首啊!”

班主任痛心疾首,学生就把迟到这种不良行为改正了吗?那倒未必。班主任的心或许在痛,但学生未必能感同身受。未成年学生受制于有限的经历和阅历,看问题基本只着眼当下,很难做到放眼未来。因此,就算老师痛心疾首地告诉他未来是多么可怕,他也很难产生共鸣,心中反而怪老师话多。即使产生了同理心,也只是短暂惭愧,事后依旧我行我素。

教者父母心,班主任苦口婆心的劝说当然是为了学生好,但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老师教训了,心里就是不爽。很显然,班主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一旦采用说教,学生就不容易接受。

为什么班主任说得合情合理,学生就是听不进去呢?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下长篇大论地对他进行说教,并不是所谓的“为你好”,而是老师是在故意挑刺。他们也会把老师的说教理解为老师不喜欢自己,想控制自己。这些解读就会令学生内心对老师的言辞特别抵触。他们会把老师的说教视为“正确的废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毫无参考价值。

既然明知道学生不喜欢老师说教, 为什么很多老师偏偏就喜欢对学生进行说教呢?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说教是最简单的育人方法。学生犯错了,张口就说教,说教完了事儿也就完了,不需要组织语言,也不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性格、需求,是“顺手拈来”的。二是怕学生走弯路,总是苦口婆心告诫。这样的老师占大多数,他们担心学生学坏,可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帮助学生,于是就只能够跟学生讲大道理。三是教师自己从小被父母老师说教,耳濡目染,养成了说教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四是教师坚持塑造严师形象。哪怕学生所犯的错误很小,也要施展“口才”对学生进行说教。




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老师,即使有说教的习惯,一旦认识到说教对学生的成长并无裨益,就一定会寻找新的做法来代替。当了30多年的班主任,最终,我还是觉得“身教”是最容易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好办法。那么何为身教呢?就是班主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

《后汉书·第五伦传》中说,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简单说,就是少说话,多做事。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自己要率先做到。自己都做不到,说得再有道理也难起作用。那么班主任具体怎样向学生展示身教呢?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领悟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都有待加强,所以老师要刻意地展示自己的身教,让学生能轻松地心领神会,进而跟着老师行动起来。

比如说,班主任希望学生说话温和有礼,那么班主任说话就不能带有攻击性,也不要轻易使用价值判断的词语,而是要客观、理性地陈述事实。比如学生迟到了,就只需要温和而坚定地说道:“某某同学,你今天迟到了3分钟,请你明天提前3分钟到,好吗?”如果学生仍然迟到,班主任就可以在温和而坚定的情况下表明自己坚定的态度:“某某同学,我对你迟到的行为很不接受,你的行为给我带来了困扰。”如果班主任自己就是一个以身作则的人,即使学生不能及时改正迟到这个问题,最起码也不会产生师生矛盾,师生后续的互动影响才不会中止。再比如,班主任希望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那么班主任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时也不能打折扣。长此以往,班主任一丝不苟的态度也会感染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要求学生读书,我自己就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我要求学生认真写作,我就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我要求学生努力成长,我比他们还努力地成长;我要求学生得体地表达,我说话就从来不夹枪带棒。正是因为我的身教,学生们对我就非常信服,偶尔的几句大道理,他们也觉得言之有理,很乐意听从。

有人说,要让顽石点头,靠的是开导说理,不是训斥说教。对于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学生,不是用来教育的,而是用来影响的。而影响,靠的就是具体的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