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科教文卫体部门 > 县史志研究室 > 工作动态

信丰地情简介——虎山乡

访问量:

虎山原名湖山,后因地壳运动湖已不存,又因当地虎害为患,遂称为虎山。虎山乡位于信丰县东南部,东邻安远县鹤子镇、新龙乡,南接定南岭北镇(原龙头乡),西北靠本县小江镇、安西镇。总面积200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两个圩场(隘高圩、龙州圩),115个村民小组,共5529户,总人口20897人。有耕地面积1.48万亩。林地面积19.5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4.1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0.7万亩。果园面积0.43万亩。县属国营隘高林场面积 5.7万亩。是一个山多田少的边远山区乡。

  乡政府所在地隘高圩高踞河谷之畔的山坡上,揽腰为圩,形同隘口,故称隘高,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20世纪 90 年代以前,隘高圩只是一条东西走向,长不过200米的小街。驻圩单位只有乡政府、农信社、供销社、电影院、医院、粮管所、财政所,圩上居民大多是亦商亦农,或亦工亦农,主要身份是农民。中学、小学、敬老院等都建在离圩不远的圩背。隘高圩逢三、六、九为圩日,由于山区居住分散,赴圩人赶路时间长,所以来得迟,圩上办完事又急于往回赶,所以又要走得早,是名副其实的 “日中为市”,三四个小时就散圩了。2000 年以后,圩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街道继续向西走向延伸了300多米,圩内建有农贸市场、休闲广场、幼儿园,有各类商业门店、酒家饭馆,信息网络全覆盖,远程教育、电商买卖应有尽有,虽处边远却与世界相通,人们的生产生活极为方便。

  习惯上虎山乡分为隘高片和龙州片,两大片的人口和面积也大体相当。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龙州圩,一条用石头铺就的街道,住着二十几户人家,几间店铺,为方便人们“日中为市”和交流,每逢一、四、七为圩日。龙州圩距隘高圩仅有7千米,距安西圩也只有15千米。所以,人们可根据需要,选择时间和圩镇进行买卖和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龙州设立过乡公所,建立过人民公社,但都稍纵即逝。几乎没有以行政资源的优势来提升圩镇的机会。龙州始终是个周围村落民众“日中为市”的村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才启动对龙州圩的规划、定位和搬迁工作,市容市貌得到了彻底的改观和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虎山乡境内距离龙州圩北面仅3千米的中和村有一个中和圩。一条石阶路穿圩而过,这是通往广东的古驿道,圩上住着十几户人家,几家客栈,都是为方便过往行人歇息住宿的。平时并不逢圩日,偶尔有个卖猪肉豆腐的,过节时也有卖鸡鸭鱼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肩担客没有了,客栈也消失了,但这个地方却一直称为中和圩。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三角形,群山延绵,北部属丘陵。最高点虎山岽,又名壶山,海拔1015.7米,为全县最高峰;最低点古城围高,海拔 141 米。源于安远的水寮河,由围高入境,境内长19.2千米,年平均流量2.38立方米/秒,鹅叫河源于岭下,经杨前高入境,境内长9.7千米,年平均流量0.9立方米/秒。乡政府驻地隘高圩东经115 度0.6分31.46秒,北纬25度04分26.62秒。

  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无霜期298天,年平均气温 18.6℃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8.5℃,极端最低气温-5.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 28.5℃,极端最高气温40.0℃。年平均降雨量 1511毫米。堪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之地,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旱涝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铀、陶土,次为钢、铁、钨、水晶、白云母、黑云母等。

  虎山,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在旧社会,因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且科学技术落后,交通闭塞,生产发展缓慢,以种植业为主的农耕社会,农民收入低微,加上地主的剥削,人们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但也有困难和曲折,1978年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搞活,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快速增加。

  虎山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 1.48 万亩,主种水稻、兼营林业,次种西瓜、大豆、花生、红薯、芋头等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脐橙为主的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果园种植面积达到 4000亩,境内由于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西瓜种植。2006年全乡西瓜种植面积近万亩,是虎山乡调整产业结构最受农民欢迎的种植项目,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西瓜产值突破2000万元。

  虎山山多林多,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多数山林都归地主富农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归集体所有。直到1982年虎山公社配合土地家庭承包制,全面铺开山林承包责任制,县、社下派工作组到各大队宣传承包方案,实施“稳定山权、林权,制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内容的“三定”政策。各村小组全员上山,按各家人口数,平均分配山地面积,划界址,造册登记,历时近一年。2003年中央领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促进了以产权制度为主的林业各项政策的落实。2008年全国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明晰产权”,且明确规定了“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山”。

  虎山河贯穿全境,自然落差大,集雨面积广,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至1990年全乡建有小型水电站16座。虎山、鹅叫、小寨有些村民安装了许多微型水轮发电机,多为晚上一户或几户人家照明用。2000年以后,乡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虎山河上又新建了马迹潭电站,龙迳仔一级站、龙迳仔二级站,雷公潭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360千瓦时,年发电量 2000万度以上,提供税收40万元以上。虎山乡是信丰县建设小水电站最多的乡镇。

  虎山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公元7世纪中叶,唐玄宗时期,朝廷派郭子仪领兵征剿南蛮的入侵和挑衅,在此建立关隘,屯兵据守,战时为军,平时为农,相传隘高、马坑、古城、坪车等地名都与军事有关,仿佛就是时代留下的印记。

  据龙州郭氏族谱记载,大屋下郭绍敏、郭绍宏兄弟,时称巨富,智勇兼备,屡平山寇,并捐赠大量钱粮以助公:又捐修学宫,并置买龙州堡圣山建设庵场一所,又置买田亩山岭供奉僧人。其善心善举为后人传领。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玉带桥,是清乾隆五年(1740)由当地富翁余凤岐倾其所有家财并集资建造,该桥造型奇特,气势雄伟,历经狂澜,仍然屹立在虎山河上。玉带桥的壮观和余凤岐的善举成了虎山人民的骄傲,一直被人们传颂。改革开放以后,虎山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总产值突破了1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教育、医疗保险有了可靠的保障,从前交通闭塞的边远山区乡镇,如今已四通八达,出行极为方便。乡政府按照“村庄整洁、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规划,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村、生态新村、文化新村”。远程教育、信息传输、网上交易,现代信息遍布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政府的引导下,人们重视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确保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创造一个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虎山人依山靠山,是大山的恩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虎山人。虎山人亲山爱水,护林种树,2017年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80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3.27%,位居全县首位。

  虎山紧紧围绕扶贫攻坚,新型扶贫产业亮点纷呈。林下经济,黑山羊养殖,烟叶产业、香菇栽培、灵芝栽培、光伏发电、竹器加工等,安排贫困户就业或入股,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虎山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大力弘扬“敢突破、善坚守、整纲纪、求胜利”的信丰革命精神。紧紧围绕“夯实基础,优化生态”这个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强乡、产业富乡、生态立乡、民风促乡”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六大攻坚,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虎山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