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精心指导、把脉定向,部署38个重点课题、指导16个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广泛集中党内外智慧,形成重大改革命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描绘了蓝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用好用足调查研究这个制胜法宝,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贡献力量。
以高质量调研摸清改革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问题愈加棘手、面临的矛盾愈加尖锐、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愈加交织,如果仅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不可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建等领域,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要把这些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唯有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察实情中把问题找准、把解决的办法研究透。要做理论学习的先锋,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找准党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的结合点,找准推动改革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做好“规定动作”、做实“自选动作”,防止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要坚持群众路线,眼睛朝下看、脚步向下迈、力量往下使,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企业,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收集第一手资料,面对面了解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以高质量调研为改革出实招。改革所指,调研所向。调研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调查不研究,或者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带回一箩筐素材,却不注意拆解分拣、去伪存真,那么再多的调研也只能是“花拳绣腿”,不能转化为可落地的改革方案。要坚持问题导向,直奔问题去、紧跟问题走,注重把平时搜集到的各种问题梳理汇总、分门别类,明确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普遍的、哪些是特殊的。要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对象选择一对一访谈、集中座谈、体验式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做到把理论和实证结合起来,把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大量第一手素材中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去粗取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归纳提炼有价值、有见地的观点,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能够转化的改革建议。要坚持开门搞改革,广泛调研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集中起来、运用起来,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高质量调研促改革见实效。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以调研促改革,不能光看调研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报告写得有多好,而是要打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民造福的有力抓手。“调”以务实,“研”以致用。要认真制定改革的任务书、施工图,确定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明晰纪律要求,把握好速度和质量、短期和长期、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精心抓好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做到精准施策、适时适度、作风务实。要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把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的任务清单,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重跟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情况,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调研—改进—再调研—完善”的良性循环,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