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工作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围绕镇党代会提出的“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突出乡镇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创新、生态人文共进三大重点,唱响做强“爱你小镇·醉美大桥”品牌,积极创建全市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省级生态园林城镇、国家卫生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工作思路,担当实干、锐意进取,奋力谱写新时代大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限上社消总额增长17%,乡镇收入完成400万元以上,新赠3家以上“四上”企业。
围绕实现今年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将科技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打造“智联”乡镇
1.将科技智能融入乡村建设。突出乡镇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创新、生态人文共进三大重点,“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引进智能网格管理体系,在全镇建设中融入高科技元素,利用智能网格管理与人工管理相结合,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等深度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让村(居)干部能在智能提醒下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精确率及工作效率。”
2.充分利用智能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好当下流行的直播、淘宝平台、微信推文等当下流行方式,大力宣传推广我镇特色产业、挖掘市场等,擦亮“爱你小镇·醉美大桥”品牌。二是继续完善钉钉智能OA审批办理代办事项审批。在大桥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落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便民服务理念,继续完善服务场所配套功能,实行钉钉智能OA审批办理代办事项审批,真正发挥服务下沉、同步审批、移动办公、化繁为简的优势,有效解决办事难问题,三是将智能管理平台融入项目建设、国土规划、卫生创建、园林保护等工作中,梳理要求,根据要求完善制度,开展工作时对标对表进行智能筛选等。全力创建全市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省级生态园林城镇、国家卫生乡镇、国家园林城镇。
(二)大力推进乡镇经济发展,为大桥高质量发展提动能增后劲
1.再次挺起工业脊梁。一是盘活资源资产,实现变废为宝。利用原大桥煤矿、信丰电厂的闲置土地、闲置厂房,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引进实力企业在废弃矿山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扶持城投龙井公司做大做强。二是抓好招商安商,优化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全县主攻工业倍增升级主战场,开展全民招商、精准招商,密切跟踪列入市县重点调度项目的润丰食品二期、鑫固电器二期、寅午电子和众亿食品等项目建设,积极帮助海伦钢琴、众亿食品和多明乐新能源等企业解决前期建设问题,服务海桦电子实现早日投产。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三是做好企业和项目入规入库入统工作。培育联业矿业、德泰工艺品等镇域重点企业入规入统,力争每年新增3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
2.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遏止撂荒行为,推行“单改双”,改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二是做强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好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新开发、恢复种植面积2000亩,打造5个标准果园,引进智能果园管理体系,建设占地1万平米、年分选量200万斤以上的脐橙分选服务站。在巩固提升现有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一批大棚蔬菜基地,实现大棚蔬菜基地总面积1200亩以上、露天蔬菜基地800亩以上。三是做优特色产业。引进艾草种植、生产、加工项目,打造艾草药食同源和热敏灸康养特色产业园。加强艾草、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与国有林场合作经营或引进企业投资经营的方式,规划建设油茶、药材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四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全程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完善利益联结。
3.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用好信丰饮用水源地、信丰“母亲湖”龙井湖品牌,以及大桥作为广东回迁江西的粤客摇篮优势,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大桥水上乐园、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深入挖掘竹村“先有村、后有县”的千年古村文化资源,打造集氏族文化、家风家训、堂号文化、非遗文化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大桥是红军长征休整地,要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园、长征步道建设,主动对接融入“长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园项目,高标准建设好长征首仗出入口和长征步道体验式教学区。利用自然资源、蔬菜基地、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打造一批农耕体验点,促进农耕文化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主题摄影、网红经济等相结合。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管理,总结探索更多持续稳定增长方式和路径,确保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力争3个以上村过20万元,至少1个村过50万元。
(三)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确保大桥“四个创建”目标圆满实现
1.加大争资争项力度。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针对制约大桥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认真钻研相关政策,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包装编制出紧扣上级政策的好项目,高质量建立全镇“十四五”项目储备库。要紧盯目标不放松,抓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做到精准争资金、争项目;要紧密跟踪,勤联系、勤沟通、勤跑腿,加强与上级的对接,积极谋划,主动找项目、要项目,尽可能多地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2.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围绕2022年完成全市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省级生态园林城镇和国家卫生乡镇创建,2024年完成国家园林城镇创建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快完成大桥镇国土空间规划、城镇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示范镇建设专项规划等编制评审工作,并逐项对照任务要求,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弘扬“晴天大干、雨天巧干、晚上挑灯干、一天当做三天干”的攻坚精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施工、交叉作业,确保项目高质快速推进,做到挂图作战、对表销号。
(四)坚持生态人文共进,持续擦亮“爱你小镇·醉美大桥”名片
1.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开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积极开展林长制示范基地和示范乡村建设,加大低质低效林改造,统筹兼顾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严厉打击偷采煤矸石等行为;加强龙井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确保农民饮水安全。
2.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硬件”“软件”双提升,完善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室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硬件”,在项目建设、资金分配、财政预算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化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广场舞比赛、文艺演出等基层文化活动“软件”,培育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当好“主心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充分尊重村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创造,更加注意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自主开展反映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发挥出乡村文化振兴“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吸引文化企业、文化工作者、大学毕业生等深入乡村发展,为文化产业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对接平台,推动更多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来到农村、留在农村,用好用活乡村文化资源。
(五)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突发严重事故导致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的困难户,实施动态监测,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开展全面摸排,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三年行动。推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落实脱贫人口就业奖补政策,支持帮扶车间发展,规范公益岗位,支持发展生产,拓展脱贫人口增收渠道。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重点抓好产业、就业帮扶,加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长效帮扶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开展产业就业等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底数,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护责任,持续发挥效益。
2.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青光村、竹村村等为重点,积极申报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精心规划设计,精致建设打造,做靓精品线路。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抓实农村土坯房整治扫尾,抓紧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清零”,抓好村庄八大整治攻坚。健全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治理机制,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常态化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抓好公路、河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圩镇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执法大队、社区、城管、环卫等力量,建立健全部门联动、联合执法、智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环卫设施改造,坚持精细化、常态化抓好城乡环卫保洁工作。
3.关注民生需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养老等问题,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以青百公路县道提升、赣州至安远高速路网规划为契机,进行新塘沿路拓宽改造、三只水至大桥村公路建设工程,重建中学桥、建设提升产业路等。全面完成圩镇街道路面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圩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不断提升圩镇功能与品质。强化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六)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1.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积极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治理模式,推进数字大桥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大桥、法治大桥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协调机制,落实领导值班接访制度,落实镇村干部包案责任,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突出做好空心房拆除、环境污染、林权争议等方面纠纷的调处工作。强化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点时期的管控,确保不发生赴市以上集体访、非访行为。加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日常排查和治理,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3.持续深化移风易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理事会作用。深入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及“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身边人”榜样作用。规范治理部分群众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彩礼”现象,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强化农村妇女维权帮扶措施。进一步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全覆盖。落实老年赡养权益,严厉惩戒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等行为。
(七)深化“五型”政府建设。坚持以清单化的方式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步步紧逼、环环相扣、件件落实,营造雷厉风行的政务环境和撸袖实干的担当氛围。进一步完善镇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让干事的干部敢挑担子、能挑重担。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代表建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政府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规范镇村财务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加大对工程项目、民政低保、精准扶贫等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