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赣州信丰县新田镇坝子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两栋外观靓丽、造型别致的楼房整齐排列,房前一畦菜地生意盎然,孩子们在宽敞的广场上嬉戏,老人享受着冬日暖阳,脸上洋溢着笑容。
聚焦“搬得出”,民心工程助力梦圆新居
“为了方便孩子读书,我原先在金鸡圩旁租人家的老房居住,每年光房租都要三千元。听说有易地搬迁住房,我马上就申请了。”搬迁户肖三姣说,“现在小孩已经上初中了,我们住在圩镇上也方便找工作,现在在油茶苗木基地上班,每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址上,新田镇选择紧邻新田金鸡圩镇和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等配套设施的坝子江地块,总投资812万元,建设2栋现代化楼房。考虑不同家庭人口分为两居室和三居室,让搬迁群众能够共享圩镇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和便捷的就医就学就业环境。
2018年,和肖三姣家一样,新田镇16户建档立卡户和21户同步搬迁对象搬出山窝窝,住进了坝子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过上了新生活。
聚焦“稳得住”,用心用情提供精准服务
搬迁群众来自新田镇各村,搬迁后的他们面临着从农民到居民新身份的转变、从乡村到圩镇新环境的融入。为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新田镇坚持一切从搬迁群众利益出发,从管理服务、衣食住行、就业就学等方面入手,给予搬迁群众大力扶持。
为了做好安置点的管理,新田镇整合社区管理人员力量,建立“基层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网格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安置点“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积极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主体责任,对纳入监测的搬迁户实行干部“双向帮扶”,迁入地和迁出地各安排一名帮扶干部,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为了帮助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生活,新田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聚焦“一老一小”,围绕六一、中秋、重阳等时间节点,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搬迁群众邻里和谐,坚定搬迁群众致富信心。
“刚搬来时,有些村民刚住楼房还不太习惯,杂物乱堆乱放,我们不厌其烦的劝导,现在大家都习惯了住楼房的生活。”郑有财是搬迁户们推选出的楼栋长,同时还兼任了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为解决易地搬迁点群众就业,新田镇开发保洁、护林等公益性岗位5个,优先安排无法外出和弱劳力搬迁群众就业。2021年还积极引进手工加工厂入驻安置点,发展手机支架组装产业,让群众下楼就能就业。
搬迁群众入住以来,新田镇按照“差什么补什么”原则,积极争资争项,逐步提升优化硬件设施。硬化了通往圩镇学校的道路,让搬迁户就近上圩、上学。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农家书屋、“童心港湾”提供公益看护、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形式,为学龄儿童提供课后服务,缓解了群众“带娃”压力。
聚焦“能致富”,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
搬迁是手段,产业是路径,致富是目的。新田镇紧盯富民产业培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搬迁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丰富搬迁群众“收入渠道”,增加搬迁群众“经济收入”。
新田镇自然生态条件优越、青山叠翠,具备良好的养蜂条件,当地群众历来也有养蜂的习惯。在帮扶干部的带动鼓励下,安置点的脱贫户马水生、徐伯昌发展了蜂蜜养殖。“我养殖了50箱蜜蜂,每年产蜜近300斤,政府还有一箱150元的补助。”马水生高兴地说道。安置点的16户搬迁脱贫户中,有12户像马水生这样发展了种养产业,享受了产业奖补。
毗邻搬迁点不到一公里就是下江村大棚蔬菜基地,依托大棚蔬菜基地,搬迁群众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务工就业,实现家门口致富增收。安置点居民温庭飞自2022年开始,在下江蔬菜基地租种了两个大棚,种植14亩螺丝椒。他开心地盘算道:“螺丝椒采收期长,每年每亩可以采收9000多斤,去年共收了12万斤,卖了20多万元。”辣椒种植从栽苗、除草、施肥、管护,到后期的采摘、分拣,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在为自己带来收入的同时,温庭飞还带动了3名安置点的脱贫户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