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村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天真无邪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如何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长、学校负有第一责任,全社会都有责任。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尽到各自的职责,在全社会构成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合力,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县留守儿童数量大,县教体局与各级各类学校一直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多数“留守儿童”的托管人的文化程度都较低,难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弥补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环节的教育效果,我们要求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各乡镇都要由关工委牵头,成立有工、青、妇、学校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经常性地组织“留守儿童”托管人进行培训,并采取讲课与座谈相结合、咨询与家访相结合、树立典型与相互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来提高“留守儿童”托管人的素质与教育方法。
2.实行“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制。我们要求所有农村学校都要实行“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制,力争每名“留守儿童”都有代管家长。具体做法为:班主任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义务代管,代管做到责任到人,学校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确保“问题摸准,代管称职,关爱彻底”,对表现突出的“代管家长”要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要给予奖励。
3.加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留守儿童”由于平时与父母缺少交流,与爷爷、奶奶又存在年龄上的代沟,很容易产生任性、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为让这些学生恢复健康心理,愉快地投入学习,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工作。一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学校联系工作;二是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进行全方位摸底,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三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德育工作会、班会、学生座谈会、个别心理咨询或心理团队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与心理疏导。
4.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学校开展“进学生门、访代养人”等活动。教师通过走访,详细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面资料,记载他们的家庭构成、亲属、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等。同时,学校还要开展“亲情热线”,在学生生日、过节或受了委屈时,帮助学生与他们的父母交流,让孩子接受父母的祝福或向父母倾诉心中的委屈。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对于学生情绪状态不佳时及时进行干预与疏导。学校经常邀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到学校召开讲座与开展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活动,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帮助解决困扰,让学生不带着包袱轻松上阵学习。
5.进一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则更容易受到不良周边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将联系公安、城管、市监等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公安机关要在学校附近设置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并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
经与民政局沟通,民政局已投入建立了村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学生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到活动中心进行锻炼健身或谈心交流,让他们快乐游玩。教体系统将继续加强与民政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相关的设施设备,让村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更好的服务于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