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提出建议、提案,是代表委员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办理建议、提案,是尊重代表委员权利和人民权利的具体体现。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承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335件,承办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153件,主要包括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完善法律体系、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建设和法院自身建设等方面。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通过认真办理建议、提案,积极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入沟通
以求极致精神做实办理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2023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听取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情况汇报会,要求认真梳理汇总审议意见建议,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转化,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把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落到实处,把“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落到实处?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最高人民法院迅速召开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并就做好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我们是人民法院,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就进一步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最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张军提出了“精、细、常、实、新”的要求,引导促进把接受人民监督与办理建议、提案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3年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承办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交办会,张军围绕强化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质量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深化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等作出部署要求。
“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求。办好建议、提案,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张军说,“我们要看到办理建议、提案工作背后承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赋予我们的职责,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作为向14亿人民汇报法院工作,接受人民监督,落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过程。”
围绕抓实“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最高人民法院紧密结合代表委员关注事项和人民法院重点工作,建立沟通联系“直通车”,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及时通报办理进展情况,讲清事实和法律依据,实现真诚沟通、有效沟通。最高人民法院办结的62件主办类提案,沟通率达100%。
从反馈情况来看,代表委员对最高人民法院办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体意见以满意或基本满意为主。例如,在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办的齐秀敏代表《关于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性案例相关问题的建议》过程中,最高法就建议涉及的问题征求院内相关部门意见,并就办理情况与代表多次电话联系;相关厅局领导带队就相关问题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座谈,之后约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承办人共同到代表所在地座谈交流。代表们普遍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措施实、针对性强。
汇聚合力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自觉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同服务代表委员依法履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结合起来,切实将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作为破解难题、完善政策、改进工作的过程,有效发挥建议、提案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办理的涉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点督办建议共11件,分别由执行局、民三庭、刑二庭负责办理。执行局作为院内牵头办理单位,成立了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2023年5月,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制订了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方案,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按工作方案全面开展重点督办建议的办理工作。
2023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邀请司富春、朱建弟、陈恩明、高子程、崔雪琴、游弋6位代表,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组织召开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专题座谈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出席会议并提出,要切实把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与履行审判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各庭室负责建议办理的有关同志介绍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6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发言,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和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成效,并围绕“善意执行”“手工艺品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规”等主题提出意见建议。
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把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落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部门要加强条线指导,各地法院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细化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务实管用见效。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只有持续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才能更好激活创新这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建议强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能力,创新知识产权证据规则,促进中小微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王红梅等建议强化新能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打造良性竞争生态;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建议规范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行为……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不断优化提出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在办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建议》《关于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商誉合法权利的建议》《关于规范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行为的建议》过程中,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在江苏南京、重庆等地召开的重点督办建议涉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场调研会,当面听取代表意见,实地调研行业情况,汇报建议办理进展。
践行初心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家庭幸福安宁的民心工程,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建议》,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多方联动,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教育,人民法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能力不断提高。
网络虽是虚拟空间,但绝非法外之地。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围绕备受关注的网络暴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庹庆明提出了关于加强网络暴力治理、构建良好网络秩序的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加强调查研究,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发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级公检法机关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性,坚持严惩立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公众安全感,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确保相关规定既于法有据又务实管用,能够依法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是研究制定《指导意见》所力求达到的目标。”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指导意见》出台后,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好评,对于进一步提升网络暴力治理成效、有效维护公民权益、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杨洋提出《关于司法系统为听力残疾人推广庭审录音录像、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记录的提案》。目前,全国法院正在推广使用智能庭审语音识别系统。为了让委员更好地了解相关工作,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的诚挚邀请下,2023年9月15日,杨洋委员参观了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实验室,听取了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在法院应用的专题汇报,并与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交流。
杨洋委员惊喜于智慧法院建设成效,当场给予高度评价:“看了之后,有特别强的安全感,人民法院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守正创新
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实施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对生态环境的预防性、恢复性保护功能,依法审理了绿孔雀保护案、腾格里沙漠污染案、三清山巨蟒峰破坏案等一系列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案件。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出台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意见等司法政策文件,细化审判规程,统一裁判标准。
针对9位提案人提出的关于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方面的提案,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发布5件司法解释,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审判法律适用规则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组织开展全国法院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审判优秀业务成果评选,发布一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抓好“8·15”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崔少鹏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和各会办单位的提案办理工作,希望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有关部委,把重点提案办出精品、办成标杆,切实达到“办好一件、解决一片”的效果,同时进一步完善办理机制、提高办理质量、促进成果转化。
对于重庆代表团提出的在重庆设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院的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带队前往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顺清,以及付子堂等5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就相关建议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积极会同代表一体调研、探索,做深做实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院研究论证工作,得到了地方人大常委会领导及参会代表的赞赏和肯定。
拳拳之心
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结合主题教育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深度融入审判业务,深入开展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调查研究,在主题教育中学思想、讲党建、看成效、找不足,以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成效检验主题教育实效。同时,对照检视整改要求,充分发挥建议、提案办理监督、辅助等作用,推动解决法院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沉疴顽疾,推动司法解释、司法建议落到实处。
在办理建议、提案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带队赴福建省泉州市开展“寻衅滋事行为的刑事规制”专项调研,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吴金笔参加,共同深入了解涉农村犯罪与寻衅滋事犯罪案件审判情况,听取对预防和减少农村刑事犯罪、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带队到福建省调研认罪认罚轻刑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期间,专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于宁杰参加调研座谈,并就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值班律师职责作用和轻刑快办机制运行相关问题听取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闵庆文提出了关于对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内容进行解释的提案。针对闵庆文委员提出的应明确“自动离职”引发的纠纷是否属于人事争议案件受理范围的建议,承办人经认真检索178例相关案件发现,其中78件作为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并进入实体审理,100件以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为由裁定驳回,与闵庆文委员提出的“实践中裁判标准不统一”主张相符。为统一裁判标准、做实做好答复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经法官会议研究,一致认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动离职引发的纠纷,属于人事争议案件受理范围,于2023年7月5日发布相关法官会议纪要,明确裁判标准,产生良好反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吸纳全国人大代表王雅丽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平台系统,使立案、交费、审理、执行均在一个平台上实现的建议,并将其纳入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在“中国移动微法院”基础上升级建成“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一体化综合平台。通过集成智慧法院建设平台,加强运行及服务,让“打官司最多跑一次”成为可能,打造全方位、全流程一站式“指尖诉讼”。
近年来,人民法院全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工作,推动司法模式和诉讼制度全面优化,进行了一场数字时代人民司法为人民的生动实践。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体制已经形成,智慧法院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互联网司法实现从技术领先迈向规则引领,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助推中国司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让代表、委员满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直在路上,需要持续不断抓实。”张军说。人民法院将在建议、提案办理全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代表、委员的监督转化为促进依法办案的动力,以求极致的精神把建议、提案办好,让代表、委员在办理工作中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