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社会公益事业 > 水利信息

信丰县“十四五”流域规划报告

访问量: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信丰县水安全保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治水管水兴水的重要战略思想,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安全保障,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建设、管理、改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五年,也是有效破解新老水问题、加快补短板强监管、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全县水利改革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紧紧围绕加快水安全保障和推进苏区振兴发展两条主线,高举生态文明大旗,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不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信丰提供有力的水利供支撑和保障。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按照省水利厅以及市水利局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安排,信丰水利局及时组织部署了全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受信丰水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信丰“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全面总结评估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分析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认真研究全县水利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各方意见,我院编制完成了《信丰“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报告》,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改革管理举措。本规划是信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水利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据。

1  基本情况

信丰县位于江西南部,赣州市中部,为赣南重镇。地处东径114°34′~115°19′,北纬24°59'~25°33′,东邻安远县,南界定南、龙南、全南县,西连广东省南雄市,北接大余、南康、赣县,全县东西宽76.7km,南北长63.0km。全县土地总面积2866km2。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1

信丰居赣江水系贡江支流桃江中游,同时是珠江水系北江干流浈江上游的河源区(出境河流5条,集水面积合计58.12km2),县域水流总体趋势由东、西向中部汇集。全县有大小河流654条,总长1974.15km。主川为桃江,桃江干流由南向北纵贯全境长达85.3km,桃江一级支流有54条,较大一级支流有4条(古陂河、西河、小河、龙迳河),出境河流5条。境内1000km2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流有桃江和古陂河2条,100~1000km2流域面积的支流有西河、小河、龙迳河、大桥河、安西河、金鸡河、水寮河等7条,10~100km2流域面积的支流有67条。全境河网密度为0.69km/km2。信丰县河流水系见图2

信丰县水资源丰沛,主要包括水利工程蓄(引)水、河道提水、地下提水等。全县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20.5亿m3,地下径流量为3.38亿m3,还有桃江河流经我县,入境的水都为客水,多年平均入境客水为30.5亿m3,而可控用水量为3.5亿m3,以上述水资源量为我县水资源总量,全县水资源总量为46.08亿m3。目前,我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78座,其中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64座,小山塘6045座,引水工程922处,排灌机械保有量401台,装机容量1465kw,机电井354台,装机容量346kw,水利工程年可供水量3.0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6.5%,地下水开采量为1047.8m3,占地下径流量的3.1%

2

2  水利改革发展现状

2.1“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成就

1、水利改革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在省水利厅和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推进苏区振兴发展两条主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以及项目,加速释放上级政策红利,水利改革发展不断加快,水利投入稳步增加,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安全保障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水利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紧扣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县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围绕防灾减灾、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管理利用水平。

(一)持续加大水利投入。全县累计水利投入资金8.9亿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9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93亿元、省市级资金1.04亿元),融资1.94亿元。

(二)不断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强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整治。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病险山塘整治,消减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三)有力保障供水安全。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开展了黄坑口、三只水等水库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改造,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供水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普及率。

(四)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进一步强化水功能区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的功能要求开展取水许可审批。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多样性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安全保障建设,实施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和“五小”水利工程,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小水电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加强水资源管理利用,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日趋好转。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全县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及管河护河治河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河长及责任单位履职尽责,巡河督导坚持常态化;全力攻坚,各类突出涉河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高于全市水平;水生态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智慧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引导和营造全社会参与爱河管河护河氛围格外浓厚,探索和建立的“河长制+精准扶贫”、“河长+警长”、“河长+社会河长+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等模式,充分得到公众认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基本实现。

2、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⑴ 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以来,实施了信丰县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0.4383亿元,新建成和治理堤长共2.9公里,防洪标准将提高到20年一遇,基本能形成一个覆盖全县城的防洪工程体系,对保障河道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维护当地社会稳定,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9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807亿元,综合治理河道总长55.48km,新建防洪堤5.914km,护岸固脚及岸坡整治52.308km,河道清障清淤32.63km。保护人口6.1716万人,保护农田5.1081万亩。

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西河小流域智慧防汛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0万元,主要建设西河小流域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体系,实现自动化监测降雨情况,对洪水进行有效的预报,提出有效的防汛减灾措施,从而达到了“会下多少雨,会涨多少水,影响哪些人,如何有效应对”的防汛工作新要求。

“十三五”以来,我县防灾减灾成绩显著,有效地抗御了2016年“3.20”、“7.18”、2017年“6.12”,2018年“6.5”、“8.26”,2019年“6.9“和“6.23”,2020年“4.3”“5.20”等10余次强降雨过程和2019年秋冬连旱,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旱灾害损失,减灾经济效益达2.3亿元,连续多年全面实现防汛抗旱“五个确保”的目标。

⑵ 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我县黄坑口、三只水水库工程正在实施建设,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达1.4797亿元,其中市级以上补助0.3198亿元,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58处,16.5278万农村居民(其中贫困人口2.0994万人)的饮水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了94.92%,自来水普及率为87.67%,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比例为54%,提前两年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

实施了1座中型灌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实施了走马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水利扶贫项目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4万亩。

⑶ 水资源管理及水生态安全建设稳步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条红线指标”,2019年我县总用水量约2.77亿立方米,呈总体下降趋势,万元GDP用水量为121立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9立方,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30%,31.6%。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9,保持了持续增长。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工作。从2015年起,在全县机关单位中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截止到2019年底县级机关单位共有74家单位获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称号,创建比例达92.85%。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有序推进。推动全县节水型企业、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城市节水意识,积极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信丰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我县持续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水生态文明水平,积极探索县、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了大塘埠镇坪石村、古陂镇大屋村、新田镇花历村、坪地山村、金鸡村、铜锣丘村、正平镇球狮村、大桥村、大阿镇东风村、嘉定镇金龙村、十里村、小河镇新芫村、西牛镇曾屋村等13个村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其中大阿镇东风村、古陂镇大屋村、西牛镇曾屋村3个村获得“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称号,“水净村美、生态宜居”成为我县各地乡村呈现的一幅幅靓丽的画卷。

4)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为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稳步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融资5000万元启动实施了2016~2017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实施河道整治工程5个,提升了区域整体水环境。累计完成投资6433万元。

5) 水利改革不断深化

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县累计实施改革试点面积3.01万亩,2018年实施改革0.42万亩,2019年实施改革2.61万亩。农业水价改革实现全县覆盖。通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改革地区初步建立起明确主体定水权、分级分类定水价、靶向施策定奖补等“三定机制”,促进改革区农业水价达到维修养护成本,基本实现节水、减污、提质、增产、可持续运行的良性发展目标。

行业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县16个乡镇全部单独设立水务(水利)站。同时,加强了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全县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3个。防汛抗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县16个乡镇均设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所有小型水库聘请85名安全管理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全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和会商系统建设,提升了防汛抗旱指挥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加强水行政执法,河道采砂管理、河道及涉水事务管理等水行政执法不断加强,水事秩序明显好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得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总量和结构有所改善。水利科研力度加大,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全水利发展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总要求还有差距,今后五年,我水利事业仍处于补短板、强监管、破瓶颈、增后劲的发展阶段,需要从根本上扭转管理、建设、改革滞后的局面,还存在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还不健全、水环境水生态损害问题日益突出、民生水安全保障建设不足、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重、水利投入不足、水安全保障建设管理等方面问题,水利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1)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控制性工程偏少,江河洪水调控能力明显偏弱,城镇防洪能力不足,病险水库、山塘多,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仍需加强,防洪抗旱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还不强。

2)水生态与水资源建设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还不健全,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不足。应急水源建设还不完善,资源型、工程型缺水依然存在,供水安全风险较大。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高,节水型企业、社区等载体创建推动难度较大,群众的节水护水意识不强。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趋严重,河湖水域保护无力,无序开发、随意排污、倾倒垃圾、挤占河湖水域等现象依然严重,水功能区不达标问题仍然存在,短时间整治解决十分艰难。

3)民生水安全保障建设仍然不足。农村自来水和城镇供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水源地保护力度不足,农田灌溉设施建设薄弱。

4)水利投入渠道机制有待健全。信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水利投入能力不足,筹资困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投资需求难以维持;水利融资平台不多,投资渠道有限。

5)水安全保障建设与管理有待提高。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河湖治理等管理监督服务能力尚待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仍需健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水利科技、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问题日益突出,工程效益难以发挥。

2.3 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以来,通过开展防洪、供水、生态等方面建设,推进我水利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三五”规划中相关指标实现情况如下:

1、防洪安全指标。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和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我“十三五”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预估为  0.50%,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预估为0.35%,均达到规划目标。

    2、供水安全指标。主要包括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新增及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等,“十三五”以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步提升,预计2020年达到87.67%,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预计2020年达到94.92%;新增及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4万亩,比“十三五”规划目标值较低,主要原因是机构职能转变,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均划转农业农村部门,不在水利部门范畴实施。

3、水资源水生态指标。主要包括用水总量控制、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新增供水能力、国家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等。“十三五”期间,我用水总量控制连年完成控制目标,万元GDP用水量预计为121立方米,预计较十二五末下降30%;万元工业增加值39立方米,预计较十二五末下降31.6%;国家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均达到规划目标。


3  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五年,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一系列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谋划,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水利改革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着力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强化依法治水科技兴水,不断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水安全保障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水利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18年党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命脉,乡村振兴战略与水利工作密切相关,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都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这就要求加快农村饮水、防洪保障、农村水系治理、灌区建设、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事关乡村振兴的水安全保障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农村区域的水利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促进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三是水利部明确“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为全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总基调是在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前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我国治水主要矛盾从人民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明确了水利工作重点,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加快补齐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短板;要求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把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贯穿始终,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真正成为刚性约束;要求加快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加强行业能力建设,提升水利社会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

四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设的战略思路,要求加快全市水利改革发展步伐。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确立了构建“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战略思想,明确了“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工作方针,谋划提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开放提升”,建设富裕江西,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绿色崛起”,建设美丽江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要求坚持人水和谐理念,加快转变用水方式,推进水利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兴赣富民”,建设幸福现代化江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快推进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水利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保障和改善。


4  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4.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目标,积极转变治水管水理念,高举生态文明大旗,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信丰水安全保障,统筹建设、管理和改革“三驾马车”,全面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三安全一保障”水利体系建设,全面服务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重大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为信丰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更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4.2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防洪、饮水等问题,支持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坚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

——坚持系统治理,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促进流域区域,城市农村水利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两手发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改革红利,增强水利发展的内生动力;划清政府和市场在涉水事务中的边界,在水利投入、建设、运行、管理各环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做好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

——加强衔接协调,形成攻坚合力。

加强与国家“十”规划、江西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国家有关规划的衔接,加强与全市“十”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市内有关规划的衔接。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处理好岸上与岸下、源头与河湖的关系,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坚持依法治水,促进科技兴水。

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有效协调涉水利益,依法规范水事行为,不断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科技贯穿于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提升科技创新能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

4.3  发展目标

2025年,治水管水理念进一步转变,通过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水利工程短板有效补强,行业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与服务体系。

防洪减灾目标。五河干流重点堤防在达到规划防洪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提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保障能力与城市发展基本适应;中小河流重点段基本得到治理,山洪灾害重点区域基本形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争取千亩圩堤全面达标;重点蓄涝洪区能够正常运用;重点低洼易涝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病险水库得到进一步治理。

供水保障目标。水资源调配能力和高效利用水平逐步增强,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全省新增供水能0.18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乡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城市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建成一批现代化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用水总量控制在2.78亿立方米(平水年)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以上。

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河湖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全县江河湖泊及主要支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其它重点河湖水质达到目标控制要求;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水生态环境状况逐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村水环境逐步得到治理与修复,重要河湖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全县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平方公里。

行业监管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河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落实,水利工程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法治水不断巩固强化,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增强。

信丰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指标见表1


1        信丰县“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备注

1

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

2.78

约束性

2

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

国家尚未确定

约束性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

国家尚未确定

约束性

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4

约束性

5

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0.18

预期性

6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0

预期性

7

河湖水域面积保有率(%

7.7

约束性

8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5

预期性

9

大中型灌区用水计量率(%

≥80

预期性

10

大中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达标率(%

≥95

预期性

4.4  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目标对水利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我县桃江流域和区域实际,以“生态信丰、绿色崛起”为指引,对接主体功能区战略部署,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水利支撑与保障能力,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流域和区域水利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工程布局和能力建设。

信丰地处赣江水系贡江支流桃江中游,同时是珠江水系北江干流浈江上游的河源区。应重点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措施,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和补偿,保护优质源水,构筑生态屏障。

信丰属赣南丘陵盆地,根据江西省农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赣南丘陵盆地农产品主产区,在区内形成农产品基地的要求,该区域应重点加强桃江中型灌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赣南丘陵山区特色的中型灌区,加强灌溉水源、千亩圩堤建设,为赣南丘陵盆地农产品主产区提供水利支撑。

桃江中下游地区,重点以信丰县城及重要乡镇防洪保安、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河湖保护,综合推进五河干流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源工程建设、城乡自来水工程、节水减污建设等,提高水量调控和岸线管理水平,支撑新型城镇群建设。

信丰县城信丰县政治、经济中心,着眼于防洪形势、水资源条件与河湖关系的新变化、新要求,以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为核心,重点实施防洪除涝、城市供水等一批重大水工程。


5  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

围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目标,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全面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行业能力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深化水利改革,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5.1 补短板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

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能力,确保重要江河湖库、重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1)积极推进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

抓紧开展赣粤运河桃江梯级枢纽工程前期论证。

⑵  加强重要河段及主要支流治理

继续实施五河及支流治理。基本完成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在“十三五”已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完成五河治理项目2,综合治理河长29km;继续对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进行治理,规划治理项目9个;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治理山洪沟6条;建设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5个,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推进农村地区洪患村治理工程,保障农村地区防洪安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完成规划项目23个。

加强城市防洪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化等需要,加快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步伐。基本完成信丰县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提升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

⑶  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全面完成原规划外新出险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涉及病险水库4座。

⑷  推进治涝工程建设

推进重点城镇、粮食主产区等重点涝区的排涝设施建设,逐步提高重点地区除涝能力和排涝标准,规划完成8个项目。


专栏1                 防洪安全工程

重要河段及主要支流治理

——城市防洪工程:信丰县城市防洪提升工程。

——五河治理项目(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治理项目2

——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河流):治理项目9个;

——治理山洪沟6条;

——千亩圩堤:治理项目5个;

——洪患村镇治理工程:治理项目23个;

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

——启动赣粤运河桃江梯级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中型病险水库:1座;

——小型病险水库:3座;

治涝工程建设

——涉及涝区8个,“十四五”开展重点城镇和粮食主产区等重点涝区的治涝工程建设。

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全

⑴  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

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建成黄坑口中型水库;实施《赣州市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布局规划》,对单一水源、供水保证率较低城市,加快建设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增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共实施2个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推进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加固整治400座山塘。

2)加快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为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水平,增强流域供水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拟实施中村水库调水工程、鸡公石水库调水工程6个引调水工程。

3)加强城乡供水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工程提质升级;推行规模化集中供水,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以规模化集中供水为主,小型集中供水或分散供水为辅,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服务的农村供水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优质供水资源向农村延伸,强化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不断提升工程运行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工程长效良性运行。“十四五”期间,信丰县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

4)加强大中型灌区建设

争取新建信丰(桃江)大型灌区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启动走马垅、白兰等5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动节水型、现代化、生态型灌区建设,改善提升灌区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在继续实施完成规划内剩余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配套改造任务基础上,开展走马垅、白兰等5座中型灌区提质增效建设,有条件的灌区推行管道灌溉。

专栏2               供水安全工程

重点水源工程

——中型水库:黄坑口中型水库;

——应急水源工程:2处。

——山塘整治工程:400座。

——水工程:6处。

城乡供水工程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县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供水水库水源地保护;

大中型灌区工程

——争取新建信丰(桃江)大型灌区列入省“十四五”规划

——启动走马垅、白兰等5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开展走马垅、白兰等5座中型灌区提质增效建设

三、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保障水生态安全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大水资源及河湖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对水资源水环境超载区进行修复治理,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1)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桃江主要支流流域水系为治理单元,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对流域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治理目标为构建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恢复河流的生态健康。治理措施:河道清淤、清障;生态固(护)岸、堤防;水环境治理与提升;现有水利设施的完善与改造。“十四五”期间共完成流域治理项目19个。

⑵ 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力争启动实施崩岗侵蚀防治工程。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建设,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经济,服务民生。

⑶  大力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大力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以县为单位,水系为脉络,根据各县域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脱贫攻坚等,分层次提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连通综合整治的依据和范围。

主要治理措施为水系连通,河流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及河湖管护、现有水利设施的完善与改造。

专栏3               水生态安全工程

水资源保护工程

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桃江主要支流治理工程,共19个项目

水土保持工程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大力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

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水利管理现代化

按照1+2+3+N”(一朵云、两张网、三个平台和N个应用)的总体框架,配合完善“江西水利云”和两张网,开展“智慧水利”标准研究,统筹整合各类水利信息,启动信丰水利“一张图”,建设信丰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

1、建设全要素动态感知的水利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构建天地一体化水利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水文监测站网,对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各类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全面感知。

2、建设高速泛在的水利信息网络

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整合利用各类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水利所有感知对象以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水利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覆盖和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计算和存储能力建设,建成各级水利基础设施云。

3、建设高度集成的水利大数据中心

集中存储管理各要素信息、各层级数据,及时进行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共享共用,提高水利智能化管理和决策能力、水平和效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灾备系统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4、建设智慧水利应用平台

在重点领域、流域和区域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智慧水利全面发展。依托现有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完善河长制信息平台、水资源管理系统,推进智慧水文项目(一期)、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水利工程运行调度、水土保持信息化平台、智慧水政项目(一期)等建设。

5、提升网络安全及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网络纵深防御与安全服务,完善基本纵深防御体系建设,重点提升移动应用安全和服务安全,同时多方面、多方式健全工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提升工控系统安全;建设网络安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安全数据的汇聚与分析,建设威胁感知预警系统,提升一堆未知威胁的能力,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5.2 强监管主要任务

一、强化节水监管

1、实施总量强度双控

强化指标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健县二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加快落实主要领域用水指标;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用水总量接近规划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建设项目取水;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划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停止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并制定实施用水总量削减计划。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节水评价制度;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争取35%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2、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有条件的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推行管道灌溉,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对采用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城市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到2025年创建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和一批节水标杆园区。

3、强化监督考核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建立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督促问题整改,加强考核成果应用。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

二、强化河湖监管

以河长制为依托,聚焦管好“盆”和“水”,统筹加强河湖水体和岸线空间管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

1、严格河湖水域及岸线管理

依法划定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实行涉河湖行为全过程监管。建立规划约束机制,编制岸线规划、河道采砂规划等,严格水域岸线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实现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岸线补偿制度,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确保河湖水域面积不缩小,行洪蓄洪能力不降低,生态环境功能不削弱。

2、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

在实施“清河行动”、“清四乱”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非法侵占水域岸线、堤防乱搭乱建、倾倒废弃物、非法取水排污、河湖采砂、破坏湿地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3、加强河湖管理动态监控

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强化信息化手段,对重点河湖实行动态监控,做到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处理。依托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河湖基础数据、巡查监管情况、突发事件处理、督查考核评估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河湖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强化水利工程监管

1、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加强水安全保障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强化前期工作、设计变更、“四制”执行、质量管理、移民安置、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健全水利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强化政府质量监督,严格水安全保障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执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的制度。创新水利稽察方式,强化稽察整改力度,大力提升稽察成效。加快水安全保障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水安全保障建设市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引导水安全保障建设市场良性发展。

2、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行责任明晰化、工作制度化、人员专业化、范围界定化、运行安全化、经费预算化、活动日常化、过程信息化、环境美观化、考核规范化“十化”,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长效运行。优化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式,按照安全第一、风险可控、效益最大的原则,合理制订各类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不断提高调度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开展圩堤注册登记工作,强化监督管理。

四、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1、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加强水土保持预防治理监管,各设区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制定重点预防区的管理措施;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经有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对开办矿山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矿山开发的水土保持规范与管理。

2、加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

完成全水土保持普查,摸清县二级水土流失情况,完成水土流失面积消长分析;进一步完善全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成立全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中心,建立全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提升全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全覆盖,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扎实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

五、强化应急监管

1、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

推进洪水风险管理,编制重点圩区、重要防洪城市和居民密集区洪水风险图,制定洪水风险管理目标及相应措施,合理避让降低风险;结合洪涝旱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防洪抗旱应急管理。

2、建立健全突发水事件预警调度机制

遇特大干旱、突发水污染、城市供水危机、河湖水生态破坏等突发事件,综合按照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确保生态基本需水,保障粮食生产合理需水,优化配置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生产经营用水,加强应急调度,尽量减轻事件危害。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编制或修订县城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区域限批制度

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在袁河流域等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流域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区域限批制度试点。健全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设备的储备管理。

5.3  改革创新主要任务

一、推进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

1、全面深化水价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建立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

2、推动水资源税改革

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水资源税改革,科学设置精细化、差别化税率体系,加强取用水计量,确保完成改革任务目标。

3、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

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建立健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平台和交易制度,培育水权市场,开展流域间、区域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

二、深入推进河长制

1、进一步落实河长责任

通过明察暗访、通报约谈等机制,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防止河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指导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发挥好各级河长河湖治理的领队作用,统筹各部门力量,细化各项措施,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推动河长制更加“有实”。

2、建立完善执法联动机制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建立完善跨区域的协调联动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河湖管理保护综合执法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整合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的河湖管理保护相关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破除部门协作壁垒,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河湖警长制,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

3、强化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

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办公室机构,配备必要工作人员,加强河长制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河长办人才引进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加大河长办专职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河长办履职能力和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河道管理执法装备水平,全面加强河湖政执法能力建设。

三、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因地制宜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等模式,推动水利工程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完善财政补助、价格机制等支持措施,鼓励农民、村组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营。

2、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推行水利工程企业化、物业化管理。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维修养护和河湖管护。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探索“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水利工程集中管理模式,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四、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

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利用“双随机、一公开”、信用惩戒等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继续推进“减证便民”“一次不跑”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做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制度。

5.4  提升水利管理能力

1、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进一步健全水法制体系。制定出台《江西省农村饮水条例》,加快《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条例》《江西省地下水管理条例》立法进度,修订完善《江西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费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对已出台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确保法规规章落到实处。

强化水行政执法。以开展各类河湖卫士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将所有涉水执法工作全面纳入,形成水利大执法、水行政执法全覆盖的局面。加强水利部门内部的密切协作,充分发挥水利管理、水行政监督、水行政执法合力。实行联合执法,加大与检察院、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等行业的横向联动,加强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上下联动,充分发挥执法合力。加大河道采砂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执法,完成采砂船舶(机具)集中停放点和执法平台建设,继续实施过剩船舶和“三无”船舶的切割。加强基层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县、乡两级的水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和水平。

加强水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和调处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强对边界水事活动特别是水事矛盾敏感地区水事活动的监督检查。针对重点区域排查化解纠纷,进一步完善水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增强预测、研判、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进一步提升法治水利观念。进一步增强水利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制度。加强对宪法、水事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利用水利系统法制培训班,提高水利系统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开展好法律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在执法中大力宣传法治理念,抓好典型案例的总结宣传。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2、推进水利科技创新

围绕现代治水体制机制等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争取一批省部级科技项目获批立项实施。加强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普及与推广示范,引进适用于我市的水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总结提炼我市自主研究的优秀科研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争做到推广一处、成熟一处、示范一处,全面提高水利科技含量。

3、强化人才保障

以研究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专业人才,精准开展水利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强全市水利杰出人才团队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水利科技带头人、拔尖人才。着力加强高素质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和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三定向”政策,强化水利技术实用人才培训,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水利一线。
6  投资规模

6.1  投资规模

围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目标,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全面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行业能力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深化水利改革,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规划共提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建设项目112项,匡算投资规模为83.81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9.918亿元(占35.69%),省级资金32.226亿元(占38.45%),地方配套及其它资金21.674亿元(占25.86%)。项目分类汇总情况见表6.1

6.1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项目分类汇总表

分类

方式

项目类别

“十四五”规划投资(亿元)

备注

合计

中央

省级

地方配套

合计

83.818

29.918

32.226

21.674

按专业类别汇总

防洪安全项目

26.930

7.172

11.915

7.843

供水安全项目

30.043

13.262

9.123

7.658

水生态安全项目

25.135

8.982

10.322

5.831

水利信息化建设

1.710

0.502

0.866

0.342

6.2  投资结构

按照水安全保障建设的主要任务,信丰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建设项目分为防洪安全工程、供水安全工程、水生态安全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四大类,各类项目“十四五”期间投资构成见图6-1

6-1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项目投资分类构成

“十四五”期间,信丰县全面推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谋划重点项目。“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7112个项目,总投资83.818亿元。其中防洪安全工程959个项目,投资26.3亿元,占32.13%;供水安全工程923个项目,投资30.043亿元,占35.84%;水生态安全工程423个项目,投资25.135亿元,占29.99%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57个项目,投资1.71亿元,占2.04%。“十四五”期间,我水利投资方向紧扣国家政策和市情,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三大类工程投资基本均衡,总体投资结构基本合理。

6.3  实施安排

按照“年度投资规模基本均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和重大工程”原则,通过平衡项目的竣工、开工排序以及调整年度投资力度,合理安排年度投资规模。全“十四五”水利项目总投资83.818亿元,20202025年年度投资规模分别为14.249亿元(17.0%)、15.087亿元(18.0%)、15.087亿元(18.0%)、19.278亿元(23.0%)、20.116亿元(24.0%),各年度投资基本均衡(见图6-2)。

6-2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项目年度投资安排

近期为2021年,完成投资14.249亿元。

   1、项目类型包括:五河防洪治理、城市防洪工程、洪患村镇治理工程、新建水源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大中型灌区前期、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工程。

   2、重点项目包括:桃江(信丰)大型灌区工程、信丰县城城市防洪工程等;信丰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桃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

中期为20222023年,完成投资30.174亿元。

1、项目类型包括:五河防洪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城市防洪工程、重点涝区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洪患村镇治理工程、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新建水源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大中型灌区前期、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工程。

2、重点项目包括:桃江(信丰)大型灌区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信丰县城城市防洪工程等;信丰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信丰县走马垅等中型灌区配套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桃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远期为20242025年,完成投资39.394亿元。

1、项目类型包括:重点水利枢纽工程、五河防洪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城市防洪工程、重点涝区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洪患村镇治理工程、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新建水源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大中型灌区前期、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农村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等。

2、重点项目包括:赣粤运河桃江梯级枢纽工程(极富水库)、五河治理项目、中小河流项目、洪患村建设、千亩圩堤除险加固、新建小型水库、信丰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等。

6.4  资金筹措分析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分析主要是根据我各类水利工程项目现有投资安排情况,并结合“十四五”期间可能的投资政策预测进行综合分析,投资渠道主要由中央投资、省级投资、地方配套及其它投资部分组成,其中地方配套及其它投资主要来源于县各级政府基建投资和各项水利专项资金(包括各类水安全保障建设基金)等。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建设项目总投资83.81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9.918亿元(占35.69%),省级资金32.226亿元(占38.45%),地方配套及其它资金21.674亿元(占25.86%)。资金来源构成见图6-3

6-3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项目投资来源构成

为保障“十四五”各项水安全保障建设任务的顺利有序实施,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加大我水利投入的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政府预算内水利投资合理增长,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积极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水安全保障建设资金、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拓宽水利基金渠道等政策,确保地方水利配套资金足额落实。

同时,要建立水安全保障建设市场化机制,广辟资金来源,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做好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发改农经[2015]488号),通过政府投资引导、财政补贴、价格机制、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具有一定收益的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机制。对于适合企业、社会、个人承担的水安全保障建设公共服务事项,要积极采用PPP模式,政府资金优先投资引入社会资的项目,鼓励和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并在政策、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使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7  实施效果和环境影响评价

7.1  实施效果分析

规划提出了全“十四五”补短板、强监管、改革创新和管理的主要任务,规划实施后,全将建成“三安全一保障”水利体系,有效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综合配置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水利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信丰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防洪减灾方面,通过实施五河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洪患村镇整治等,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大江大河干流、中小河流重点地区和农村地区基本达到规划防洪标准,可保障城乡防洪安全。即:桃江及其主要支流河势和崩岸险情将得到有效控制,信丰县城防标准逐步提高,适应沿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规划实施后,圩堤逐步达标,县级城市中心城区达20~5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重点城市治涝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乡镇和农村防洪标准逐步提高,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乡村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在供水安全方面,一是通过实施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应急备用供水工程和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将形成从源头到龙头、正常供水和应急供水等全方位均有保障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据测算,全可新增年供水能力0.18亿立方米,水资源配置能力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为乡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二是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配套续建和现代化建设,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施节水措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以上,用水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实施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信丰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夯实基础。一是实施桃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全可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5平方公里,河湖水生态工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逐步恢复,重要河湖功能区水质达标利率达到100%以上,维持健康河湖。二是实施农村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可有效改善城乡水环境,提升发展品味。三是实施县镇村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面貌,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水利改革管理方面,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取得突破,保障水利发展的良性体制机制基本建成。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落实,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水权水市场和市场化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通过市场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机制初步形成;河长制全面推进,协调、高效的河湖健康管理机制基本建立,重要河湖得到有效保护;水安全保障建设市场机制基本建立,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水安全保障建设,保障水利快速发展;“重建轻营”从根本上扭转,责权利相统一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保障水利工程持久发挥最大效益。

7.2  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也可能对局部带来一些环境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整治河道、加固堤防、筑坝建库和引堤水工程等将改变河流、湖泊的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灌区建设和取水可能导致河流和地下水循环状况发生变化,产生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并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实施灌区节水之后,减少沿程和田间渗漏,可能对输水渠道沿途植物生长和地下水的补给带来不利影响;灌区退水减少,可能对灌区盐分平衡带来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对自然景观和五年无、水生生物栖息繁殖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拦河建筑物可能阻断鱼类洄游通道,部分新建水库淹没及占地多、移民数量大、移民安置难度大,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对于环境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措施予以减缓或消除。一是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工程建设中的水环境监测,严控污染源,确保不污染水质;论证制定水质水量调度方案,保障工程实施后河流渠道等维持生态环境需水量;落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二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于陆生生态,工程应从选线,选址,施工布置等多方面进行环境比选与优化设计,尽量避免占用林地、耕地,尽量避让影响珍稀濒危植物和古树名木。对无法避让的采取迁地或就地保护措施;对于水生态规划梯级建设应采取避开涉水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河段,落实下泄生态基流,增设过鱼措施,确保鱼类生境连通,统筹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对于设计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严格依法落实保护要求,从源头上规避对生态敏感区的不利影响,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办理审批手续,三是要加强社会环境保护措施,妥善安置工程建设被征地居民,求实做好征地补偿、搬迁安置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被征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的农村居民点、城(集)镇、工矿企业以及专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迁建或复建选址,应当依法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

本规划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水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全市“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坚持维护河湖健康、促进人水和谐,规划项目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同时,规划项目实施也可能存在着一些环境不利影响,下阶段应加强相关论证工作,提出项目实施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统筹好水利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

8 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五年至关重要,水利工程补短板任务重、改革难度大、管理要求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省的有关要求和部署上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抓好工作部署,落实工作责任,及时研究和解决水利发展改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和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的强大合力。

()  加快水利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扎实细致、科学可靠的前期工作是水利工作优质高效的基础保障。因此,要积极组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体系;各地相应要及时跟进,结合实际,编制好本地区的相关规划。加强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切实提高水利前期工作质量,加快推进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紧密围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超前搞好项目储备。

()  加大水利投入。各级政府要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安全保障建设投资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水安全保障建设资金政策,积极拓宽水安全保障建设基金渠道。适度开发水土资源,灵活运用土地、水体、水利工程等水利资源进行融资,盘活水利资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水利的信贷投入,积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水利投资建设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水安全保障建设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加大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加紧培养造就一批水利科技带头人、拔尖人才。着力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水利三支一扶政策”落实,继续实施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三定向”政策,强化水利技术实用人才培训,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水安全保障建设一线。

()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还需借助全社会力量,通过各阶层、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政策制定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与诉求,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项目建设要拓宽参与渠道,建立长效、稳定、多元的投入增长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整合建设资源,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生动局面。

()  建立考评机制。各地要分解细化本地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建立考评机制。一年一考评,对水安全保障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水利工作任务以及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等有关政策进行督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强化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强化规划的落实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