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公开 > 发展规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信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访问量:

信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信丰县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


    

前    ...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2

一、发展基础. 2

(一)经济实力大幅增强. 2

(二)工业经济快速高效增长. 2

(三)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3

)开放经济稳步发展. 3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4

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4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5

二、发展环境. 5

(一)发展机遇. 5

(二)发展优势. 5

(三)面临的挑战. 6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原则...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原则. 7

三、主要发展目标. 8

第三章    空间布局基本框架... 10

一、城乡发展布局. 10

(一)城市格局. 10

(二)城镇体系. 11

(三)梯度结构. 11

二、产业发展布局. 12

(一)工业布局. 12

(二)农业布局. 12

(三)服务业布局. 14

三、园区发展布局. 15

第四章    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16

一、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县. 16

(一)做强做特工业园区. 16

(二)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17

(三)扶持两大成长性产业. 18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8

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

(一)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19

(二)纵深推进新村镇建设. 20

(三)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21

(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22

三、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23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 23

(二)繁荣商贸物流业. 24

(三)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25

(四)稳步发展金融服务业. 25

(五)拓展服务业新领域. 25

四、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26

(一)加强城基础设施建设. 26

(二)大交通能源通信建设力度. 27

(三)协调推进区域集镇建设. 28

、坚持民生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9

(一)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打造教育强县. 29

(二)实施科技和人才强县战略. 30

(三)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31

(四)全面发展医药卫生事业. 32

(五)构筑科学稳定的人口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 34

维护公共安全,打造和谐平安信丰. 36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6

(二)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36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37

加大人防建设力度…………………………..37

七、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打造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县. 37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7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8

(三)提高环境监测执法水平. 39

八、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39

(一)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39

(二)繁荣对外贸易发展. 40

(三)夯实对外开放平台. 41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 41

一、创新规划实施机制. 42

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42

三、完善项目运作机制. 42

四、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42

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43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全面提升我县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信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我县进位赶超、追赶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我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一)经济实力大幅增强

“十一五”期末,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亿元,年均递增13.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8.7:35.7:35.6调整为21.742.535.8。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0.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年均分别递增20.8%和33%。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亿元,年均递增20%。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6.103亿元,比2005年增加3.6423亿元,年均递增20.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2.482亿元,年均增长18.5%。

(二)工业经济快速高效增长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到科学规划聚产业,招商引资增投入,扶持重点培支柱,着力培育电子通讯、矿产品加工、新型建材、食品制药为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末,全县完成总产值77.16亿元,比2005年增长4.8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4亿元,比2005年增长4.8倍;实现利税5.6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8户,比2005年增长1倍。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5家,其中纳税超2000万元的企业2家。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入园企业达到135家,年纳税达到1.5亿元。

(三)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8.51亿元,比“十五”末增加7.57亿元,增长67%。三大主导产业、七大区域性特色产业稳步推进,规划建设了全市最大的嘉定庄高—古陂天光五万亩加工(甜)橙基地,开发定植15000多亩,供港蔬菜基地建设面积达1836亩,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建设了5个千亩现代烟草农业基地,新建6个千亩以上的万亩油茶基地和3个千亩螺旋藻基地,引进和培植了养殖业(温氏集团、正邦集团)、种植业(江西绿萌、罗氏裕和)等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全县建成规模种养基地158个,拥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74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全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带动农户8万余户。五年来,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亿元以上,建设了802个产业主导型、村落社区型、生态庄园型新村庄,受益农户达5.2万户,受益人口达21万人。

(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县际和县至乡(镇)公路已全面改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817公里,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电网改造顺利完成,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饮水不断得到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推进,完成病险水库治理32座,加大了防洪减灾、水土流失治理、农业机械推广等方面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总投入1.23亿元。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计算机通讯和有线电视网络快速发展。

(五)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

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软硬设施全面推进,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大通关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31754万美元,年均增长5.5%;出口额大幅上升,五年累计达37714万美元,年均增长47%

(六)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城市及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一江两岸”的详规、六个片区控规的编制,实施城市重点工程项目72个,投入资金达17.07亿元。以桃江河为城市轴线,“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成型,现代化新型生态城市初见端倪。重点推进了文化艺术中心、城南大道、迎宾大道改造、南山公园、南门旧城改造、污水处理厂、廉租房建设等一大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二水厂、体育中心、四星级酒店、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正式启动。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1.02公顷,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城区建成面积20.07平方公里,人口20.22万人,城市化率达43%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成效,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格局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应对疾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8‰以内。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民族、宗教、人才、审计、统计、工商、物价、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水文、人防、老龄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8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5930元和1597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587元。恩格尔系数从十五期末的42.2下降到“十一五”期末的36.4

(九)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积极实施了“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治理、退耕还林、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开发整理、污水处理等一系列项目,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68%,全县城市绿地率达33.3%。生态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正式启动,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单位GDP的能耗减耗和化学需氧量减排按期达标,城镇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是我们仍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和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为全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了空间;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全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新一轮产业转移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我国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为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赣州特大城市的建设给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我县中央苏区县的确立也将给我县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我县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信丰毗邻广东,是珠三角及海西经济区的腹地,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

信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全县活立木蓄积量470万立方米。初步探明有煤炭、稀土、石灰石、麦饭石、钨、花岗岩、陶土等45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和稀土品位居赣州之首,麦饭石堪称江南一枝独秀。农副土特产品众多,脐橙、烤烟、草菇、红瓜子、萝卜等名优特产久负盛誉,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和中国草菇之乡。

3、人文优势

信丰具有深厚的传统客家文化、苏区红色文化、现代橙乡文化和畲族民俗文化底蕴。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具有良好的人文基础。

(三)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1、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制约我县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

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今后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周边县市竞相发展带来的挑战。近年来,我县周边的龙南、南康、赣县、定南等县市发展速度迅猛,经济总量增长较快,给我县跻身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先进行列带来一定压力,“十二五”期间,若不加快发展、争先进位,我县将面临位次下滑的不利局面。

3、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繁重。我县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些领域还比较薄弱,长期积累下来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加速,必将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发展思路和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坚持产业富民与工业强县有机统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自我加压、勇于争先,加快推进资源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型、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型、生态环境优良县向旅游新兴县转型,着力把信丰打造成赣州南部宜居宜业的新兴中等城市,以电子、稀土和食品加工为主要增长点的工业强县,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县,以脐橙为主的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热地,全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二、发展原则

——坚持强工兴县,促进跨越发展。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实现大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发展机遇期有更多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及省市盘子,坚持招大引优、抓大抓优、扶优扶强,做大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做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加速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相互交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优化结构,促进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

——坚持生态为重,促进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破除各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不断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民生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民生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主要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5%,达到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7%,达到6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6.9%,达到247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9%,力争达到1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力争达到9.8亿元。“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5037

——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形成“四中心六片区”城市发展格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90%以上实现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75%以上。城镇化率达50%,年均提升1.3个百分点。

——完善公共服务新体系。普及学前教育,实施9年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提升人民生活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235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909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显著改善。

——增强要素保障新能力。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新增建设用地640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达到68.61万元/公顷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新增电力容量15.5万千伏安,基本建成以220KV为主的电网构架;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7.1%

——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信用制度和市场秩序,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规范体系。

——塑造文化大县新形象。大力弘扬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橙乡文化,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五大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建设和谐平安信丰。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章    空间布局基本框架

一、城乡发展布局

(一)城市格局

围绕把信丰建设成为江西南部新兴中等城市目标,按照“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塑造形象”的要求,抓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突出生态主题、凸现县域特色,集中力量把县城做大做强做美做特,打造“四中心六片区”的城市格局。

1、城区功能布局——“四个中心”

行政中心——县政中心周边一带,县级行政机构较为集中,承担大部分县域行政职能。

商业中心——老城传统商业街区,商业活动集中区域。

文化体育中心——迎宾大道中段,府前路南北两侧,大型文化(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群艺馆、影剧院等)、体育(体育竞技、大型演出、商业展览等)设施的集中区域。

工业园管理服务中心——城北大道与105国道交汇处,建成工业园区商住商贸服务区域。工业大道与新站前路交汇处建成工业园区综合行政管理服务区域。

2、城区六大片区

城北片区——站前路、信安路以北,城北大道以南地区。城北片区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以居住为主、现代化服务为辅的生态低碳新城区,区内形成“五纵四横”的道路格局,规划做到布局合理,交通便畅,功能完善、服务配套、城市形态新颖。

老城片区——站前路以南、南山路以北地区。主要承担行政、商业、商贸、金融、教育职能。

水东片区——通过“一江两岸”的规划建设,依托水东原有的发展基础,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发展新型居住。主要承担零售商业、休闲娱乐职能。

城南片区——南山路以南,桃江南岸以北,高速公路以东地区。主要承担商业、居住、文化、教育等职能。

工业园片区——承担大部分的工业职能,以电子、建材、矿产品深加工、食品药品等工业为主。

谷山(同年寨)风景片区——谷山、同年寨山脉及周边地区,以商住、物流、休闲、旅游为主

(二)城镇体系

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构筑各具特色的三级城镇体系。

一级镇1个,即嘉定镇。远期人口规模(城镇常住人口)为26万人,嘉定镇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县域交通枢纽。

二级镇8个,分别是大塘埠镇、铁石口镇、西牛镇、大阿镇、安西镇、古陂镇、正平镇和小江镇。二级镇远期的人口规模(城镇常住人口)在1.5-4万之间,其中大塘埠镇以特色农业和农工贸为一体的综合型省级示范镇;铁石口镇以建材、采掘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城镇;西牛镇为园区发展配套服务的贸工农型城镇;大阿镇为特色农贸型城镇;安西镇为脐橙为主的特色农贸、休闲旅游城镇;古陂镇为工--贸综合型城镇;正平镇为烟草种植及农产品贸易为主的边贸型城镇;小江镇以工业和养殖业为主的边贸型城镇。

三级镇7个,分别是大桥镇、新田镇、油山镇、小河镇、崇仙乡、虎山乡和万隆乡。三级镇的人口规模(城镇常住人口)在1.5万人以下。其中大桥镇以采掘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城镇;新田镇、油山镇和崇仙乡为农业-旅游型乡镇;小河镇、虎山乡和万隆乡为特色农业型乡镇。

(三)梯度结构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优化“三区”梯度结构。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城镇规划建设区、工业发展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区。这类区域要重点进行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城镇规划建设区是指县城区域、大塘埠、古陂、安西、正平、西牛、大阿、铁石口、小江等特色的中心镇;工业发展区是指“一体两翼”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区是指以信丰县城城郊及周边的乡镇为重点的区域。

优化开发区:主要包括各镇经济文化区、商业居住区。这类区域要着力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完善功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重点保护区:主要有金盆山、油山、虎山保护区、桃江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信丰县第二水厂龙井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南山公园等“红、绿、古、蓝”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这类区域要依法进行强制性保护,禁止任何有损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

二、产业发展布局

(一)工业布局

打造“一体两翼”工业发展格局,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一体两翼”聚集。

“一体”:“一体”是以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建设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和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

“两翼”:“左翼”是以大桥为中心的信寻线工业走廊,主要发展以脐橙、蔬菜(甜玉米)、肉禽加工为主的农特产品加工业和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右翼”是以铁石口为中心的105国道工业走廊,主要发展水泥、煤为主的建材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及以脐橙、辣椒、萝卜、红瓜子加工为主的农特产品加工业。

(二)农业布局

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前提下,重点抓好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和七大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

1、三大主导产业

脐橙:重点规划建设好105线、信安线和信雄线沿线乡镇脐橙开发,推进贯穿嘉定、大塘埠、古陂、大桥四乡镇的10万亩优质加工橙基地建设,启动各乡镇万亩基地建设,力争2015年面积达到40万亩。

蔬菜(甜玉米):一是以嘉定、古陂、大塘埠、小江、西牛、崇仙、万隆、油山、虎山、安西等乡镇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西牛、万隆、油山、虎山、安西建立供港蔬菜生产基地;二是以铁石口、大塘埠、嘉定、西牛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萝卜种植加工基地;三是以大塘埠、正平、小河、大阿等乡镇为重点发展早辣椒、朝天椒生产基地;四是以西牛、古陂、嘉定、油山、大桥等乡镇重点发展甜玉米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县蔬菜播种达到23万亩。

生猪:重点在大塘埠、嘉定、大阿、西牛、古陂、小江等乡镇建立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把信丰建成粤、港、澳等优质瘦肉型生猪供应基地。到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年出栏100万头以上。

2、七大区域特色产业

烟叶:重点在正平、万隆、西牛、小河、新田、大塘埠、嘉定、大阿等乡镇建立优质烟生产基地。努力把信丰打造成全省优质主料烟生产基地县。

西瓜(红瓜子):重点在安西、虎山、古陂、油山、小江、万隆、大阿、西牛等乡镇建立西瓜生产基地;重点在铁石口、大塘埠、嘉定等乡镇发展红瓜子生产基地。

油茶:重点在大塘埠、新田、西牛、万隆、崇仙、虎山等乡镇建设65000亩以上高产高效油茶基地,重点打造古陂凤凰山1万亩“信丰县油茶科技产业生态旅游示范区”。

水产品:重点在西牛、嘉定、大阿、大塘埠、小江、安西等乡镇实施“健康生态养殖”,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水产养殖基地。努力把信丰建设成赣南最大最优的水产品供应基地县。

中药材(半夏):重点在大阿、油山、西牛、嘉定、正平等乡镇建立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抓好大阿禾秋千亩半夏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食用菌(草菇):重点在大阿、新田、西牛、嘉定、大塘埠、小江等乡镇建立食用菌(草菇)生产基地。

工业原料林(竹):建设金鸡、金盆山、隘高、九龙、油山五个国营林场核心基地和以万隆为中心的国家长防林基地,带动、辐射西牛、古陂、新田、大桥、油山、万隆、崇仙、小江、虎山、安西等乡镇建立工业原料用材林基地。

(三)服务业布局

1、旅游业

以打造休闲养生热地为目标,全县旅游业发展布局为“一中心两区域三线路”

一中心打造成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热地,建成赣州南部的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中心。

两区域:一是规划建设以谷山、同年寨为中心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区;二是规划建设以金盆山为中心的集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高端农业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区。

三线路:打造三条精品线路。一是精品绿色旅游线路;二是精品古色及客家旅游线路;三是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2、商贸流通业

培育壮大现有的双佳、鹏图、通利等物流企业,大力引进5家以上年运输能力1万个标箱以上集装箱运输物流公司。在信丰火车站规划建设赣粤闽“铁海联运”信丰停靠点;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城南片区建设集储存、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建材大市场、商品批发市场和汽车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在乡镇新建100家“农家店”,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3、房地产业

优先安排桃江两岸、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周边和城北新区的商品房开发建设,多点建设保障性住房。

4、其他服务业

在县城和各中心镇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宾招娱乐、文化创意(动漫设计)以及社会中介等各类面向生产和民生的现代新型服务业。

三、园区发展布局

围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园区发展按“一轴五区”来布局,以迎宾大道为主轴,布局电子器件产业基地、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新型建材产业区、矿产品深加工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五大区域。

1、电子器件产业基地。105国道西侧兴建8039亩电子器件产业基地,按照规划高标准、建园高规格、入园企业高档次的要求,重点发展现代家电、LED照明、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等四大类项目,建成江西省最大,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电子通讯产业基地。同时,形成以高飞电子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水东大道两侧,星村路东西两侧、城北大道东段两侧、中端南路中端两侧,主要安排电脑配件、DVDMP3、液晶电视、音响设备线路板等项目,占地约1000亩。

2、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迎宾大道以西,城北大道两侧,兴建占地3500亩的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内重点建设五个片区:一是企业加工区,以脐橙分级打蜡包装为主的果品采后加工处理和以脐橙果品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果蔬产业机械设备类企业;二是物流仓储区;三是品种示范区;四是管理服务区;五是休闲商贸区。

3、新型建材产业区。105国道沿线的圣塔水泥、万基水泥、绿源人造板等企业为主轴,引进建材企业、机械企业安排在105国道沿线,集友路以北,在工业园北区打造新型建材、机械产业区,占地约500亩。

4、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区。以新利稀土以北,中端南路东段南侧,打造矿产品加工产业区,占地约300亩。

5、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在工业园集友路以东建设占地30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基地内规划建设能人创业园、返乡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外商创业园,到2015年,创业基地年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第四章    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县

坚持县域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经济以扩大总量为核心,扩大总量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支撑的思路,坚持招大引优,抓大扶优,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十二五”期末,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247亿元,年均增长26.9%以上,全县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0%

(一)做强做特工业园区

按照“效益建园、特色建园、生态建园”的理念,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成省级一类园区,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13%;工业增加值达45.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11.3%;税收达4.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2%,入园企业达300家以上,产值超30亿元的企业1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纳税超3000万元的企业5家、超1000万的企业8家以上。

1、抓实园区项目建设

重点建设省级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和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把电子产业建设成我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将脐橙等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食品工业的主攻方向,形成生产、加工、集散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坚决清理闲置土地,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力度。

2、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三废”处理设施,加快园区污水处理的建设步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开工建设一批职工公寓,加快园区集贸市场和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将园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抓好迎宾大道园区段的亮化、美化、绿化等工作,提升园区形象。

3、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

抓好乡镇工业小区的规划与建设,重点建设铁石口镇、大桥镇两个工业小区,力争“十二五”期末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乡镇工业小区2个以上。

(二)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1、电子通讯业。加快产业集聚,以做大电子器件产业基地为契机,积极承接沿海转移的电子类项目,重点发展现代家电、LED照明、电子元器件、线路板产业等。注重引进设计、研发、制造和检测等上下游配套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电子通讯产业集聚水平。“十二五”期末,电子通讯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40%

2、矿产品深加工业。做强做大矿业经济,积极发展稀土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三基色荧光粉、白光LED荧光粉、磁致伸缩材料、稀土节能电机及稀土催化剂等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萤石矿、铁矿,引进和扶持钨、镍、锑、铜、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加大麦饭石资源的开发力度,抓好稀土资源的依法有序开采和规模集约经营,有序推进煤炭安全开采。“十二五”期末,矿产品深加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年均增长30%

3、食品药品业。依托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加快发展脐橙、甜玉米、萝卜、红瓜子、食用菌、辣椒等名优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饮料业:重点开发脐橙、甜玉米等为主的果蔬汁饮料及麦饭石矿泉水;酿酒业:巩固提升江西王、赖酒等白酒的品质,扩大市场份额,开发红酒、脐橙果酒等新品种;粮食加工业:巩固传统米面制品市场,开发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系列绿色新产品;肉制品加工业:发展猪肉等肉禽类食品加工业;药品业:发挥“千喜片”、“陈香胃片”的品牌优势,做响品牌,开发生产满山香片、颗粒感冒药,增加化积咀嚼片、健儿强胃颗粒等儿童用药,开发新药品种,扩大市场。抓好现有食品企业的升级和改造,扶持食品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标志QS认证及申请条形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提高食品质量,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十二五”期末,食品药品业总产值达26亿元,年均增长27%

4、新型建材业。抓好圣塔、万基、闽丰等骨干企业的技改扩能和达产达标,形成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管桩制品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煤矸石和紫色页岩制品、利废烧结制品、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各种轻质板材和复合板材,尽快建成年产1亿块及以上环保蒸压灰砂砖生产线。扶持纤维板、不锈钢、PVC管、塑钢门窗及涂料和家具等建材企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发展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陶瓷、粘胶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和各种辅助材料,形成门类齐全的建材产业集群。“十二五”期末,新型建材业总产值达24亿元,年均增长8%

(三)扶持两大成长性产业

1、机械制造产业。选择产业关联度大、延伸力强、能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行业,重点打造食品机械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

2、化工产业。推进化工产业发展,提高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装备水平、环境治理水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工程塑料的高精尖项目。

“十二五”期末,两大成长性产业总产值达16亿元,年均增长30%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整合资源、保护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度加工、做大产业”的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整合为手段,以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度加工和应用产品为主线,重点发展稀土永磁电机、LED材料与器件、绿色食品、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金属新材料、新型动力电池等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以优质脐橙产业链为重点培育优质脐橙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信安线”百里蔬菜产业带建设和105线蔬菜产业带建设,培育信丰蔬菜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猪--果”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养殖,促进生猪产业向外向型和加工型发展;培育发展烟叶、水产品、中药材(半夏)、西瓜(红瓜子)、食用菌(草菇)、油茶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工业原料林,培育林业和木制品加工产业,抓好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争取国家及省级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对龙头企业项目的支持,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末,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以上,培养1-2个国家级果业龙头企业。二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大农业机械推广与使用,做到“机械能便捷下田”,大力推进水稻、烟叶、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建设一批设施农业。三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围绕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示范引进、推广普及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推进信丰脐橙、甜玉米、烤烟、水半夏、萝卜、小辣椒、红瓜子、生猪生态养殖、水产品生态养殖等地方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抓好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和乡镇农产品检测站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在规范巩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快速发展。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洪、排涝、抗旱条件。建设旱地节水灌溉设施、绿色植保工程和粮食增产田间工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村道路(含机耕道)、电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为重点,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益事业的路子,改善农业与农村生产条件。

3、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管理

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和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地和森林资源,分类开发林地,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加大林地流转力度,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从项目上“抠”地,从城镇存量土地里“盘”地,从严查中“挖”地,从严管中“圈”地,从未利用地和废弃地中“找”地,盘活土地存量。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用地结构,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二)纵深推进新村镇建设

1打造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

进一步完善村镇道路、通水、通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5年实现镇镇通三级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80%,农村供电、通信讯号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搞好村镇规划,扩大村镇规模,完善村镇功能,发展村镇产业,繁荣村镇经济,切实提高村镇管理水平。统筹人、财、物资源,每年联村联组打造一个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

2、推进农村清洁工作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操作标准,稳步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每个乡镇每年建设好1个以上农村垃圾无害化及卫生保洁示范区,力争20户以上村庄及所有圩镇的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达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完善县、乡、村(社区)三级废品回收网络,抓好各乡镇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保洁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三)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公用设施城乡共享机制

完善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片区规划衔接,确保城乡设施互联共建。加快实施城镇供水系统建设,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实施以保洁、治乱、增亮、添绿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程,逐步建立城乡联动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对县内16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内的34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水源保护区内10个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水进行治理;调整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设施集聚集约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电力、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建立促进农民城镇居民化的政策机制

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征用、农村宅基地使用、集体土地流转等办法,促进和规范土地合理流转。探索户籍制度改革方法,消除阻碍农民居民化的体制性因素,逐步制定进城就业农民与居民同等待遇政策,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

3、建立支撑农业发展的服务机制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小额信贷和多种微型金融服务,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逐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助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动植物防检服务网络,提升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能力。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加快与重点农产品基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以及有条件的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的联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系统、科技推广体系以及农资供应网络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1、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做好技能培训,增强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鼓励返乡创业,提高就业稳定率;维护好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2、加大农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建立有信丰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制订培育新型农民规划,完善培训新型农民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农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工作长效化。积极探索农民自我教育运行机制,引导发展农民小型学习组织,培养不同类型的农民学习人才。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壮大经纪人队伍。培育生猪产业经纪人、农产品贮藏加工经纪人、农业科技经纪人、农产品运输和营销经纪人、农村劳务经纪人。建设一批示范性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内部利益互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创建合作社自有品牌;优化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合作社的快速、健康成长。“十二五”期间确保一村至少一个合作社,使全县60%以上的农户都加入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三、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实施商贸活县战略,壮大第三产业。“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

以打造休闲养生热地为目的,以“画廊桃江·美丽橙乡”为主题,主打绿色牌,巧打红色牌,精打文化牌,加速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1、着力打造旅游平台

抓好“美丽橙乡”农业观光旅游规划建设,打造多个脐橙文化旅游示范点;按4A景区标准,推进谷山-同年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推进三公山旅游项目、安西热水温泉、田珑畲族风情园项目建设;启动金盆山绿色经济开发试验区的有关前期工作,加大油山红色旅游资源挖掘建设力度,建设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争取申报油山列入省级森林公园。对桃江两岸进行旅游和城市建设综合规划,打造“画廊桃江”。

2、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推进星级酒店建设,五年内争取新建两家四星级酒店,力争引进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好知名旅行社引进工作,五年内至少引进一家国内知名旅行社在信丰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行社2家;加强景区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功能的旅游信息系统。

3、精心开发旅游商品

通过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争取到2015年,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5%。将脐橙定位为信丰旅游标志性商品和信丰的名片,以各种带有脐橙元素的纪念品为载体宣传信丰。发挥信丰传统商品如红瓜子、萝卜干等产品的品牌优势,开发出特色美食商品,丰富旅游商品种类;做好麦饭石系列旅游商品和红色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二)繁荣商贸物流业

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依托现有流通、运输、仓储等企业,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和覆盖全县的配送中心。

1、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发展大型超市、连锁经营、购物中心、专卖店、电子商务、专业批发市场等新型商贸业,抓好一批专业市场的改造,加快水东、水北综合市场和建材大市场建设,完善全县商贸服务网点布局。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强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载体工程建设,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专业物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工业品现代物流以及消费品现代物流,力争把全县打造成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使物流业成为全县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3、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

以康丰贸易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提升康丰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力争实现“农家店”乡村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加强信息化和“一网多用”功能建设。进一步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大力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改造,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三)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满足不同层次居民住房需求。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扩大建设和供应规模,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四)稳步发展金融服务业

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打造规范、稳健、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生态县建设。积极培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我县设立金融分支机构,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良的服务平台和广阔的创业舞台,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金融发展三方和谐共赢。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信贷、股票、债券、信托、票据等多种融资形式发展,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十二五”期间,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以上,增量存贷比60%以上。

(五)拓展服务业新领域

1、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业

开发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社区医疗、家庭教育、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服务项目,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业发展步伐。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

推进投资理财、代理代办、经纪人、策划、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加快发展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工程与建筑咨询、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鼓励各类专业市场和行业性网站建设。

3、稳步推进服务外包业

紧紧抓住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东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推进应用软件研发、金融服务、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使全县服务外包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4、加快发展宾招娱乐业

加快推进星级宾馆建设,建成一个集会议、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四星级酒店,大幅改善宾招设施条件,提升宾招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娱乐服务业。

5、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业

设立文化创意园,积极培育动漫产品制作、娱乐网站经营、绘画雕塑、企业形象、信息设计、新产品开发、室内设计环境设计与表演制作等文化创意业。

四、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塑造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架构

按照“一带两轴四门户”的城市景观构架,把我县建设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争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一带,即滨江休闲景观带。结合一江两岸的建设,将城市商业、休闲、娱乐与滨江景观融为一体,体现浓厚的生活风情。两轴,即沿城南大道、迎宾大道现代城市风貌景观轴和沿阳明路传统城市风貌景观轴。沿城南大道、迎宾大道营造现代、简洁、大气的城市风貌;沿阳明路营造传统、典雅、亲切的城市风貌。四门户,即城区四个主要对外出入口:包括东大门(即狗仔岭森林公园,信寻公路出城位置)、西大门(火车站及站前广场、站前商业区一带)、南大门(即原105国道与城南大道交汇处)、北大门(即信丰工业园与城北组团交接处,工业园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富有特色的人文雕塑以及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来展示信丰的城市风貌。

2、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

城区形成“四纵八横”的城市主干道骨架:“四纵”分别为迎宾大道(105国道城区段)、阳明路和东、西外环路;“八横”分别为中端中路、中端南路、城北大道、新站前路、站前路、圣塔路、南山路和城南大道。建设县城为中心,县、乡、村三级客运站为节点的高、中、低端相结合,长短途相配套,遍布全县城乡的运输站场网络。以汽车总站建设为依托,通过汽车总站实现长途、短途、公交、出租车旅客的零距离换乘。形成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方便、快捷、畅通的出行网络。使火车站、汽车客运总站、公交站三位一体,共同形成我县主要的客运枢纽与换乘中心。

3、加强城市配套工程建设

搞好“一桥、两市、三校”建设,一桥就是搞好桃江大桥的改建;两市就是搞好水北、水东两大市场建设;三校就是搞好二中迁建、新上一所公办小学和一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医疗环境,完善配套医疗设施。加大城区和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区作为全县文化中心的作用。加大对体育场所和场地的建设力度,建设县体育中心和生活小区的小型体育运动场所,形成能够满足群众体育运动需求且便于利用的体育运动设施体系。此外,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

(二)加大交通、能源、通信建设力度

1、构筑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

(1)公路

积极争取105国道绕城改造项目尽早实施,完成国省道公路改造,实现主城区与各乡镇、乡镇与所辖的各行政村通达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贯通省际、县际及乡际联通公路;实现90%县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100%的自然村通公路,80%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路。

(2)铁路

加强铁路站场的建设,形成铁路-公路联运系统。抓好火车站货场项目的改扩建,争取铁海联运项目落户信丰。

2、建立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1)供电工程建设

抓好电网建设和改造,新建和改造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6,新建改造110kV线路15公里,新建低压线路1890公里,新增中压变电容量216MVA。加强网络覆盖面,逐步提升网络的电压水平,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完成五洋电站的建设,争取新上大型火力发电项目。

2)燃气工程建设

做好西气东输工程工作,大力普及使用天然气,逐步替代煤、石油液化气、燃油等,使之成为城镇民用的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到2015年,城区天然气的气化率为90%。

3、建立服务高效的通信保障体系

县域电话、移动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城区—镇、镇—村光缆联网,有线电视采编播实现自动化。对城区现有网络进行扩建和优化改造,大力建设光纤接入网,使光纤深入用户。城区基本建成营业电子化、服务多元化、运输机械化、管理科学化的邮政通信网。

(三)协调推进区域集镇建设

强化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引导作用,合理调控城镇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增强城镇吸纳和发展能力。优化小城镇节点布局,优先发展重点小城镇,以及与中心城区紧密联系的周边区域,拓展城镇密集区,形成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富含地方特色的小城镇群体,建成一批人口规模3万人以上、经济总量10亿元左右的经济强镇。

五、坚持民生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打造教育强县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到2015年,全县基础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按照方便入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中心幼儿园带动、资源整合原则调整幼儿园布局,“十二五”期间,在城北片区和城南片区各新建一所达省级示范园标准的幼儿园,各乡镇建设好一所达市级示范园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到2015年,城镇三年学前教育入学率和农村一年学前入学率达88%以上。

3、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好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完成嘉定镇中心小学、嘉定花园小学和游州小学进行改扩建,抓好信丰九小、信丰五小、信丰二小和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完成工业园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一期的建设,完成信丰二中整体搬迁工程。

4、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逐步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以上。进一步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资源,把信丰中学和信丰二中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和较高水平的省重点高中,积极扶持信丰五中和信丰六中的发展,提高高中教育质量。规划建设县公办职业教育中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各类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到2015年职普比达到1:1

5、高标准建设教育园区

加快教育园区建设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九O八和城北新区教育园区。九0八队区域教育园区占地面积为344亩(园区内设新信丰二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各一所,容纳学生6600人);城北教育园区占地约650亩(园区内设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省级示范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容纳在校学生9780人)。

6、加强学校环境建设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步骤新建校舍和改造中小学危房,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积极推行校园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各种功能用房,实现校园校舍达标。加强图书配备工作,中小学生生均图书拥有量达省定标准。完善教育装备,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力,全县所有学校达省级电教达标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省定编制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二)实施科技和人才强县战略

1、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围绕建设“创新型信丰”的目标,全面推动科技进步。着力抓好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一批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以实施新农村科技创新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科技创新强县为契机,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领域科技迈上新台阶,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科技中介机构、技术推广机构等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区域科技资源互通、互连、互补、集成的地方科技发展特色,增强科技的支撑作用。

2、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人才开发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以用人制度、培养制度、保障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管理人才队伍,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十二五”期末,全县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人才总数超过5000人,净增1670人,人才年均增长7%。

3、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普节、科技讲座、科技咨询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三)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1、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保护、文化产业五大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继续实施“十百千”农村文化工程建设。以文化馆和采茶剧团为依托,组织好文艺创作活动,以文化艺术中心和广场舞台为主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监管,确保全县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2、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进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的图书馆、文化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人才的培训,努力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形成县、乡、村三级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3、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做好“体教结合”,加强各类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加大各类群众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居民生活小区规划,形成满足群众活动需求的体育运动设施体系,培养和建设一支活跃在群众中的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完善乡镇基层体育管理服务组织、社区和协会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建设,推动全县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4、加强史志档案工作

扎实推进史志档案工作,发挥“咨政、存史、育人”的功能,提高全民尊重历史、借鉴历史经验的科学意识。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档案业务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和完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加大地情资料库、网站等信息化建设,为信丰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性、系统性的可靠资料。

(四)全面发展医药卫生事业

1、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逐年加大人、财、物投入,进一步加快县级医院建设,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改扩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县疾控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防保所达到等级要求,村卫生所达到规范要求。加大撤乡并镇后的原乡级卫生院建设力度,“十二五”期末改扩建到位。

加强县卫生监督所及乡镇等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实现卫生监督执法的一体化管理。提高药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大设备投入,全面提升现场快速检测及综合执法能力。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急救中心大楼,提高卫生应急水平、综合能力和卫生管理效率,建设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反应敏捷、联动高效、保障有力的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示统。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能力,构筑应对重大、复合型和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安全屏障,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严重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2、提高医疗救治服务能力

有效地配置全县卫生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格局。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好县中心医院,建成一批市内领先的特色医院。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继续走“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发展之路,做精做强中医和特色专科,把中医院建成中医药特色突出的示范中医院。

3、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落实医改工作目标,全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加强健康教育,完善新农合制度;推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加强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提高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水平;完成全县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儿童预防接种全覆盖;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以卫生创建带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创建一批省市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和卫生单位(庭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教育网络,丰富健康教育形式,规范健康教育内容,使广大城乡居民普遍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五)构筑科学稳定的人口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建立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工执业资格、农民实用技术及城乡后备劳动力等培训工程,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对创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运用公共财力创造或购买的就业项目和岗位,重点用于安置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人员就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就业政策与保障政策联动,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积极就业。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劳动监察和仲裁的作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2、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快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险为主,企业补充保险、商业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和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农村养老保险新老制度的衔接,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建立农村困难群体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加大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的帮扶救助力度。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紧急救灾救济、生活困难补助、社会医疗补助、社会教育救助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救助资金筹措机制,保障城乡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

3、积极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

集中财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就业和住房等困难,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和城乡一体的优待安置办法。继续深化社会化拥军机制,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

4、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积极扶持有潜力的福利企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继续完善弱势群体帮扶体系,促进残疾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完成城区新型社会福利院建设。加强慈善工作,发挥民间慈善团体的作用,推进慈善事业和福利事业的社会化。

5、建立人口综合服务体系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不懈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生育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75万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9‰以下,出生政策符合率稳定在85%以上,综合避孕率达到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县站和乡镇计生服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到100%。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6、重视老龄和妇女儿童事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服务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大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积极推广以家庭服务为基础,以社区(村庄)照顾和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新模式。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纳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决策体系,使宪法赋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得以实现,努力实现《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各项目标,不断改善我县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六、维护公共安全,打造和谐平安信丰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打、防、控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健全综合治理责任机制。完善治安防控网络,构筑专业部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全社会动态防控体系。整体提高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完善重点区域监控网络。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切实抓好“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作用。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提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不断发展壮大法律服务队伍,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抓好县级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切实增强司法行政保障能力。

(二)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交通管理、消防等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社会动员机制,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着力提高社会治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等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预警和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监管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防、应急指挥、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煤矿、非煤矿、危险化学品、燃气、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重大危险源监控,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水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防灾避灾工作,建立健全火灾、洪灾、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动态检测以及突发性灾害应急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四)加大人防建设力度

加快人防工程建设,积极构建人防工程防护体系,推进融合式发展,抓紧建成防空防灾一体化救援体系;全面提升人防“战时防空、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七、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打造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县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一批重大环保项目,提高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打造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县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资源产出效率,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政府机关活动,推行节能采购和节约办公。抓好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实施一批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废旧铅酸电池回收、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推行节电、节煤、节水措施,加快资源节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重点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及电器设备。遏制矿产资源粗放开采,禁止乱挖滥采,实现尾矿、废矿综合利用。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完成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筹建工业垃圾处理场,新建日处理10吨的污泥填埋处置场,加快重点镇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程,推进农村清洁进程,加大农村污染处理力度。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网络,落实防治措施,到2015年完成保水6600万立方米,年保土量56万吨。切实做好水源地保护,完善水源水质监测管理工作,确保桃江水源取水口水质达到国家III类标准;申报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建设工程、危险废物监测中心、工业园区重金属废水治理项目,使工业园区内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污水排放达到国家I级标准;新建分流制污水收集管网,做好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到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加快推进重点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万人千吨”工程项目,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实施稀土、钨矿、铁矿等尾矿治理土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乡村河道治理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完成第二水厂水源地保护工程。

扎实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加强谷山--同年寨生态旅游园区以及狗仔岭森林公园的绿化。“十二五”期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中美合作森林健康项目、长防林工程。推进“一大四小”工程,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9%发展林业产业,推动速生丰产林基地、工业原料林基地、竹产业基地、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清洁燃油供应,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加快工业锅炉、炉窑的技术更新和烟气脱硫、脱硝改造,坚决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大气污染严重企业,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II级标准。控制生活噪声、商业噪声、文化娱乐噪声、交通噪声,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提高环境监测执法水平

建设县环境监测执法中心,配置监测执法设备,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素质,努力提高环境监测执法水平。

八、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抢抓机遇、创新方式、突出重点、强化服务、狠抓落实,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一)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十二五”期间,力争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利用内资年均增长5%;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外资注册500万美元)及以上大、优项目达到60个以上;利用内外资总量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75%以上。

1、主攻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全县脐橙、生猪等农业资源优势,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围绕电子通讯、矿产品深加工、食品药品、新型建材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和机械制造和化工等成长型产业及与支柱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条,形成集群效应。

2、实施重大项目招商战略

围绕我县四大支柱产业和成长型产业,着力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且产能规模达、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与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项目。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以及行业20强企业、央企和省属重要企业,力争在对接知名企业上有新的突破。“十二五”期间,争取引进一家以上投资10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

3、创新招商方式

切实转变招商方式,创新专业招商、网络招商、乡友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快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步伐。突出重大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优化招商力量,强化对招商干部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网络招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加强乡友招商,建立信丰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档案库,加强沟通与交流,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在外信丰籍能人尤其是优秀企业家、技术人才、科技人才回乡创业;注重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信丰客商的资源优势,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效应。

(二)繁荣对外贸易

以做大做强出口企业为目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帮助其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促进出口产品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外贸出口额力争年均增长22%以上。

1、引导出口企业全方位开拓市场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结识新客商,拓展新市场。巩固和深度开拓美国、欧盟、日本等主体市场,积极开拓东盟、东欧、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不断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在稳定发展传统贸易的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加快拓展潜在出口市场。

2、力促重点出口产品优化升级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装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重点扶持高飞数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同时,强化出口产品分类管理和企业诚信管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开展国际认证,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3、加大力度扶持自主品牌建设

筛选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创建更多出口品牌,逐步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份额。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扶持以液晶电视、DVD等电子产品为主的优势工业品和以脐橙、生猪为主的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拓展国际市场。

(三)夯实对外开放平台

进一步规范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流程,加强管理,完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外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实行项目立项、环评、安评、用地报批、证照办理代办制,逐步构筑起安商服务“绿色通道”。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畅通投诉渠道,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程序和行为。整治乱作为和不作为现象,推动政务公开,进一步创优投资经营环境。

积极争取货运站扩(改)建项目早日进入实施阶段,争取早日开通铁海联运。做好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大通关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快电子口岸建设,逐步实现外经贸、海关管理部门和商检部门、经营服务单位之间的联网。加快口岸资源信息库建设,提高通关效率。

大力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招商动态、招商成果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谋招商、抓招商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加强与产业转移核心城市主流媒体以及重要商会、协会的对接交流,全面扩大信丰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信丰对外形象。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创新规划实施机制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的顺利完成。加强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财税、统计监测和干部考核等方面的配合,为规划实施搭建制度平台。加大规划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县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纲要结合自身职能,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和规划之间的协调,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配合,强化规划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卫生政策、环境政策等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制定的政策措施与规划要求相一致。

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健全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行业规划为支撑,各级规划互相衔接的科学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纲要与行业规划、区域规划,本级规划与上级规划及部门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保证规划的目标科学、方向一致。加强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在制定和实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要结合实际,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所担负的中长期发展任务,制定年度具体措施,切实组织落实。

三、完善项目运作机制

  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抓好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完善县项目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推进。精心抓好项目推进工作,落实项目实施主体。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

四、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组织规划实施的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测、跟踪,特别要加强对收入增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涉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目标的监测。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反应和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

五、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加大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严格督查和奖惩三方面入手,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的力度,打造服务政府、阳光政府。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途径,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