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乡镇 > 正平镇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坚持五个“聚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畲乡蝶变

访问量:
球狮畲族村位于正平镇西南部,距县城17.5公里,下辖9个自然村14个村小组,现有村民630户2635人(其中畲族人口2000余人),党员38名,是江西省最纯的少数民族村、赣南畲族的主要发源地、我国重要的畲族迁徙中转站。近年来,球狮畲族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红色引擎”,通过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从昔日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蝶变成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七届江西省文明村镇”、江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点、“赣州市水生态文明村”等荣誉。



聚焦固本强基,筑牢战斗堡垒


强化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加强村干部学历提升,目前村干部大专以上(含在读)学历占比为100%,平均年龄较上一届下降5岁,干事激情和能力全面提高;提升服务阵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聚焦群众需求,紧扣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微宣讲”、文艺汇演、“祠堂议事”、“板凳会”、“网格夜话”等活动,凝聚党建合力;筑牢思想防线。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开展入户走访、志愿服务、重温入党誓词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党员在各项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将党建成果转化为推动畲乡全面振兴成果。
聚焦网格管理,织密治理之网

抓住“一个关键”因素。按照“遵循实际、规模适度、便于服务、有利治理”的原则,在现有村民小组的基础上,划分了13个网格,往上明确包联干部、往下以10户左右规模遴选网格员,形成“村党组织—包联干部—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的网格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党的政策“一贯到底”,基层情况“耳聪目明”;聚焦“三项重点”内容。紧盯“文化联动、旅游联接、群众联心”三项重点,建立一支以球狮族老、年青教师和网格员组建的文化传承服务队,进行文化展播,浓厚团结和谐氛围。发挥网格员示范带动农户参与景区日常管护提升、森林乡村公园创评、美丽庭院建设等工作,争创打造省4A级乡村旅游点。实施农户文明积分,开设网格化治理积分超市,以小积分兑换推动乡风文明大提升;推行“五个一”模式。推行“一支志愿队、一张爱心卡、一个服务日、一条服务热线、一份便民清单”的“五个一”工作模式,每个网格配备一支由党员、“五老”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热心公益事业人员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网格内三类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病残困弱家庭提供各类服务,凝聚人心、握指成拳,建立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序有效的网格体系。
聚焦环境整治,建设美丽村庄

完善公共设施。对全村道路交通、水利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铺设污水管网1000余米,完成路面硬化3000平米,半年内拆除违建猪圈50余座,旱厕200多个,空心房50余座,为群众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出门一身灰到开门一片绿的巨大变化;美化乡村环境。坚持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干群互动,在和美畲乡建设上“精耕细作”,以“最美庭院”“清洁家庭”等评选为契机,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群众等力量开展集中整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新格局;促进长效长治。实行“村监管+个人承包”村庄环卫治理模式,对全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落实个人承包和村级监管责任。以“小手拉大手”文明实践活动为切入点,通过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辐射一个村庄,形成齐抓共治的局面。
聚焦产业发展,提升致富能力


支部引领谋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将农业产业发展、直播带货等结合起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容量255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每月可发电约2万度,年发电量折合经济效益26-28万元。率先在全镇建起25个大棚共8.3万平方米的蔬菜产业基地,成立畲乡乐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30万元入股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脱贫户”模式,实现村集体和脱贫户共赢。积极引进客商投资,与广东南雄市千帆农旅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金丝皇菊产业,成立信丰雄狮腾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规划建成集土地流转、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于一体的村级集体经济金丝皇菊产业链;壮大产业共发展。2021年起,每年菊花采摘时期,组织干部、志愿者协助村民开展互联网直播助农活动,在直播间与广大网友实时互动,介绍正平镇镇情,产业发展情况,直播带货金丝皇菊、炒米、生姜、茶油、蜂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成交额大幅上涨。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聚焦文旅融合,打造动力引擎


挖掘民族特色。立足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和畲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优势,注重保留乡土味道,深耕并拓宽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畲族少数民族乡村特色旅游产业。连续举办九届畲族“三月三”乌饭节、菊花节,吸引到游客30万余人次,将古树、祠堂、山歌、民俗、研学、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推动文产融合、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引擎;打造亮点品牌。打造畲乡民俗馆、蓝氏宗祠、篝火营地、凤凰桥等网红打卡点,发展以乡村公园、特色村庄为载体,集党性教育、民族文化、观光旅游、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民族文化综合体,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让民俗文化传承有舞台,乡土经济发展有劲头,百姓增收致富有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