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候
第一节 地 质
信丰境内地质由于经过多次地壳构造运动,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地质结构,并由于互相干扰迭加而复杂化。在构造位置上,位于东西向构造和新华夏系所凹陷带的汇合处,居赣南山字形前张两翼和马蹄型地质西侧。从构造形迹的布局和相互关系分析,大致可分为:东西向华厦系、新华夏系、北西向与南北向构造体系或构造带,其中以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东西向次之。从褶绉和断裂构造强度和密度上看,均有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特点。由于此些原因,形成多态的地质特征。
境内地层,除奥陶系、志留系、下泥盆系、第三系地层外,其余从前古生界至新生界的地层均有出露。震旦系、寒武系、中上泥盆系地层,主要出露在红层盆地周围,形成低山丘陵地形;石炭系、二迭系地层出露于红层盆地边缘,呈岛屿状、条带状零星分布;三迭系、侏罗系地层分别在铁石口、高桥和新田、金鸡一带出露;白垩系地层分布面积最大,形成低丘土岗;第四系发育于桃江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和山谷盆地中。
境内岩体分布有10余处,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和燕山早期的侵入岩体。前者在牛颈和正平至铁石口一带出露,其岩性主要是中细粒角闪石英二长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后者分布较广,在安西、金盆山、虎山大面积出露,其他各地零星出露,其岩性主要是花岗岩类(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中细粒云母花岗岩类)。此外,境内还有一些基性酸性的喷出岩。
第二节 地 形
信丰境内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四周高而中间低,呈盆地形。县内高程差异悬殊,最高处虎山岽,海拔1015.7米;最低处西牛镇五羊村,海拔135米;一般海拔在200~400米之间。县境边缘峻岭起伏,重峦叠嶂。中部桃江纵贯南北,支流汇集,水势平缓。境内中央展布约600平方千米的低丘岗埠,缓坡宽谷,阡陌农田。
总的地形结构大致是:东部和南部及西北部为中低山脉,西南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而中部地区则多低丘平地,由此构成一个由南往北倾斜的地形。
全县地形可概括为丘陵盆地和中低山高丘陵两大类。
一、丘陵盆地地形
第三纪红色断陷盆地地形 分布范围较为广阔,北从西牛的黄泥、星村双溪口一线,东至嘉定的龙舌、古陂、大塘埠的坪石一带,南从小河大坡水、大塘埠牛口围至万隆一线为界,西面从九渡的鸭子寮下至杨梅岗为盆地缺口与南雄盆地相通。
馒头状高丘陵、低丘陵地形 这一地形处于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间,围绕盆地边缘,多呈环状,有西牛的星村、万隆、大塘埠的坪石及古陂等地;盆地中心多为方山、桌状山地形,有大塘埠、正平镇一带。
波状平缓的低丘陵及单面山地形 此种地形分布面较为广泛,如大塘埠圩北面的长岗,东面的龙岗,坪石的满井、凹背、大屋岭,西牛及小河镇一带皆是。
花岗岩侵蚀盆地,呈馒头状、波状的丘陵盆地地形 这种地形规模较小,分布于安西、牛颈、龙舌、羊马、龙州等地。
变质岩侵蚀盆地地形 盆地底面平坦,为河流冲积物覆盖,分布在崇仙等地。
河谷阶地地形 分布在桃江及其支流两岸,有冲积平原及阶梯状平地,为农业生产、居民点及交通地区。
二、中低山高丘陵地形
中山地形 由花岗岩组成的中山地形分布于信丰县与安远、南雄市交界的山区,山体成块状突出于群山,山顶多呈锤状,山坡陡峻。由变质岩系组成的中山地形分布面小,仅有东面陀婆岽、牛牯岽及西北面的雉山。
低山地形 由花岗岩组成的低山高丘陵地形,主要分布于安西的笔架山、隘高的鹅叫岭、油山的高峰寨、鸡心寨等地。由变质岩组成的低山地形,一般分布县界之间的分界山地,山坡陡峻,坡度25~35;山顶尖实,山谷呈锯齿状,沟谷深切,河谷呈峡谷状。
高丘陵地形 由花岗岩组成的高丘陵,分布于龙州、隘高一带,山顶浑圆,被分割成孤立的馒头状。由变质岩组成的高丘陵,分布面较广,遍及小江、崇仙一带,还有万隆、大塘埠南面及金盆山、新田等低山区的外围。
域内复杂的地质结构,使地形多种多样。根据地形分类标准,大致可划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类型。
气候水文
一、气候特点
信丰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变化分明,春秋短夏冬长,冰雪期短,无霜期长,夏少酷暑冬少严寒等特点。冬春之交,多受西伯利亚干冷空气影响,气候变化无常,阴雨连绵;盛夏之时,多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少雨,偶有台风影响;秋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减弱,秋高气爽,常多干旱,昼夜温差较大;入冬后,气温渐降,气候干燥寒冷,时有霜冻出现。
全县地形比较复杂,四周群山重峦,中部低丘起伏。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光、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造成立体气候较明显。
春 春季温和,阴雨连绵。平地丘陵据县城气象观测站(简称:县站)观察为代表,3月平均气温14.0℃,4月20.1℃,5月24.0℃;而地处山区的金盆山、虎山小寨(海拔310米),春季来之稍迟,3月平均气温为13.9℃,4月18.7℃,5月22.4℃。3~4月受冷空气影响,信丰县历来多有“春寒”出现。
从3月份开始,阴雨连绵,进入雨季。县站所测平均降水量:3月187.6毫米,4月201.6毫米,5月215.2毫米。有的年份连降暴雨,河溪水位陡涨,造成洪涝灾害。
夏 夏季高温,多雷阵雨。县站测得6月平均气温26.9℃,7月28.9℃,8月28.3℃,白天气温高,历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0℃,是一年中的酷暑季节。而边远山区的金盆山、虎山小寨6~8月平均气温在24~26℃,比较凉爽。
县站6月平均降水量为221.6毫米,7月133.3毫米,8月152.8毫米。山区一般平均降水量比河谷平原地区多。信丰县汛期结束期一般在7月上旬,最早的年份提前到5月底。汛期结束前如降暴雨,极易形成洪涝。
秋 秋季温凉,降水稀少。县站9月平均气温为25.4℃,10月21.1℃,11月为15.9℃。虎山小寨9月平均气温23.3℃,10月19.0℃,11月14.0℃。9月下旬即可出现寒露风,最早的年份出现在9月26日,平均日期是10月12日,最迟的年份是11月3日。
秋 秋季降水稀少,常出现秋旱,有些年份还伏旱连秋旱。县站9月平均降水量为92.9毫米,10月48.0毫米,11月43.4毫米。只有个别年份台风到达信丰县时,会有暴雨到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
冬 冬季干冷,有霜雪。县站冬季达93天(12月7日~3月9日),虎山小寨达108天(11月27日~3月14日)。县站12月平均气温为10.6℃,1月8.9℃,2月10.6℃;虎山小寨12月9.7℃,1月7.5℃,2月9.3℃。
冬季降水量很少,全县各地差异不大,县站12月平均降水量仅37.9毫米,1月为66.3毫米,2月103.2毫米。
冬季降水在气温低时可有固体降水出现,但地面积雪不常见,历年平均积雪天数不到1天。霜日天数以县站为代表,历年平均11天。
二、气象要素
气温 根据县气象站1986年至2006年气温资料统计,21年里信丰累年平均气温为19.6℃,1月份平均气温为8.9℃,是累年最冷的月份;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5.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历年7月份平均气温为28.8℃,是累年最热的月份,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0℃,出现在2003年7月23日和8月4日;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的初日,出现在2月3日~5日,终日出现在次年的1月5日~8日,持续天数为338天,年度积温为6882℃。
由于地貌和森林植被的影响信丰,县年平均气温在地域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山区树林多,覆盖率高,年气温比平川地区略低,如县东南、西南和西北部山区,年温比气象站所在地(县城)要低2~3摄氏度。
日照 信丰县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较充裕。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562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在时间分布上是夏秋多,冬春少,月总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为607焦耳/平方米。
据县气象站1986~2006年的气象资料统计,信丰县21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596.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1%。7-8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20~240小时,2~3月最少,为70小时左右。
降水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信丰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600毫米,实测多雨年(2002)降雨量达2000~2200毫米,少雨年(1991)仍有950~100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平衡,年际变化较大,雨量分布不均匀。4~6月份因受冷暖气流交替影响,降雨多,成为多雨季节,在这一期间,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8.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2%,常引起洪涝灾害。而7~9月份,高温少雨,蒸发量大,常出现伏秋旱,这一期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79.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5%。全年以6月份降雨量最多,11~12月份降雨量最少。7~9月,降水主要依赖台风和地方性热雷雨,大部分时间维持晴热高温天气。
信丰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1天,年最多降雨日数为190天,年最少降雨日数为135天。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24天,总降雨量达430毫米。一日最大雨量为114.2毫米,出现在1993年5月2日。最长连续无降雨日数为43天。
蒸发 据县气象站20厘米口径蒸发器观测,信丰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87.4毫米。7~8月蒸发量最大,分别为230.6毫米和209.6毫米;1~2月蒸发量最小,分别为65.0毫米和66.5毫米。
风向风速 信丰县历年1~4月份和9~12月份盛吹偏北风,其次是西北风;5~8月份盛吹南风,其次是偏南风。累年各月平均风速1.5~2.5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1天;历年最大风速为30米/秒(风力达11级),出现在1990年4月3日。
第二节 水文特征
县境地处桃江中游,积雨面积较大,水流平缓,每逢雨量集中季节,常遭洪灾。每年4~9月为汛期,5~7月为洪水多发季节,尤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8~9月受台风雨影响也能形成量级较大的洪水。洪水过程线形状以单峰为主,洪峰持续时间约1~5小时,一次洪水历时一般在10天左右。1986~2005年共出现超警戒水位洪峰16次,其中枫坑口站最大洪峰出现在1989年5月22日,洪峰水位172.81米,流量2460米3/秒,最低水位1999年3月8日,水位165.9米,流量8.2米3/秒;信丰站最大洪峰出现在1989年5月23日14时,洪峰水位149.68米;茶芫站最高水位出现在2006年7月28日,144.52米,相应流量2670米3/秒,最低水位出现于2001年12月14日,136.33米,实测最小流量7.68米3/秒。